《佛經畫集》

家宙

453

寬如法師繪畫《釋尊授記地藏菩薩圖》

文藝不但是附庸風雅的活動,在艱難時期更能發揮傳遞資訊、弘教救濟的功能,而《佛經畫集》正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佛經畫集》是結集寬如、寬榮兩位尼師的書畫和剌繡作品的紀念集。話說,兩位法師乃親姊妹,年輕時已飽受教育,日常執教學校,閒時則研習書畫。早在二十年代初,因仰慕淨土宗長老印光老法師的道風,親往普陀山求受皈依,此後隨緣參師海仁老法師及虛雲老和尚,正見漸起、悲願萌生。

皈依之初,心雖欣慕佛法,以為隨緣參聽經會,閒時複習經句就可「業餘」式信解佛理。久而久之,發覺無法窺探經義,於是辭去教席,放棄練習書畫,也謝絕日常應酬,兩人親赴大嶼山昂坪追隨海仁老法師研習《楞嚴經》,專心修持。

1937年回鄉時,偶見鄉中少女熱衷拜祭仙靈等風俗,於是曉以佛理,勸解他們組織念佛,皈向正信。消息傳至周邊鄉村,紛紛響應,更邀請兩位解說佛理,開展了弘經說法的事業。回港以後,海仁老法師覺得因緣成熟,指示她們到市區的香港佛學會宣講《楞嚴經》,由於盡得真傳,所講經會獲得熱烈反應,各地佛社經常邀請說法,自此在省港澳奔走弘法。

由於皈信多年,於修持日有進益,漸漸心開意解,1940年同願發心出家,一起前往韶關南華寺請求虛雲老和尚接引剃度受戒,獲賜法號寬如、寬榮。現尼師法相後,講席更多,1941年冬天應請至澳門功德林弘法,未幾日軍侵略香港,許多難民湧到澳門避戰,面對遍地萬千難胞,流連失所,飢寒交迫,於是重新開筆繪畫書畫,藉舉辦畫展籌款,將善款轉辦施粥會分派同胞,解救燃眉。數月以後,法師的生父往生,臨終前囑咐法師以書畫弘教,藉繪製菩薩慈顏,更能接引安慰廣大眾生。寬如、寬榮法師遵照遺訓,除經教以外,終身亦繪畫佛畫,是以作品甚為豐富。1969年底,法師有感國內發生「文革」,傳統文化飽受摧殘,遂將歷年書畫詩作及寬榮法師所繡製的觀音像輯成紀念集。寬如法師謙稱其作品「筆拙畫劣」,但寄望佛畫「令人一瞻一禮諸佛慈容,景仰菩薩芳蹤,莊嚴淨土,頓息鬥爭之心,興和平之念,冀轉浩劫,共享太平。發意菩提,圓成種智。

全書有近二十幅彩色畫作及詩詞作品,另有台港兩地大德如白聖、印順、覺光、洗塵等十多位法師惠贈賀辭墨寶,極為珍貴,也反映兩位法師的貢獻深受教界認同支持。今天回顧欣賞,緬懷先賢,亦別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