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所以得在藏地發揚光大,這一千多年來,意味着發生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不了解佛法的人,特別是以利益掛帥的今天,很容易對藏人歷史有誤讀,甚至誤導。
自從果果學佛以後,茱迪經常挑戰她。茱迪提出的質難,當中不少就是用世俗人性來解讀藏傳佛教史的。以下是她提出質難的其中一個系列,也是對佛教出現宗派名稱常見的一種誤解。
「宗喀巴原來是宗於噶當派,為什麼他要自立門戶,成立格魯派?」茱迪問。
果果於是一方面去請教導讀老師,一方面去翻查啞老師。
導讀老師說:「格魯派只不過是一個稱謂問題而已,就像因宗喀巴大師戴黃色的法帽,又稱之為黃帽教,同樣的事物不同的稱謂而已,沒有什麼自立門戶、或取代噶當的意思。」
果果想:是呀,這跟當初噶當派的成立,其實情況也許相若。
為了核實自己的推想是否準確,於是,她又問這位年輕的格魯僧人說:「我也想了解噶當派的事。噶當是什麼意思?此派是否由阿底峽的弟子仲敦巴所創?其特點是什麼?何以仲敦巴認為需要自立門戶,而不是改革已存在的藏地佛教?為什麼?」
「藏文『噶』是佛言或佛經的意思。『當』這裏指教授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竅門、口訣或教誨,佛書中一般譯作教授、教誡。合起來,字面的意思是:把佛陀所說的經中每一句,都完全承許為自己所應修行的教授,謂之噶當派。其源起於公元 1040 年阿底峽大師來藏弘法,至 1057 年仲敦巴依師命創建熱振寺,依順阿底峽大師的密意( 即佛學思想 ),修持清淨見行的諸多弟子,他們所傳承弘揚這一佛法源流,稱之為噶當派。其祖師應該是阿底峽大師。」導讀老師反問:「你問到那新立門戶等觀念,是否在以我們今人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呢?這些大師在弘揚清淨佛法的事業中,會不會有什麼開派立門的想法呢?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前宏時期的藏傳佛教,在當時由於時局變遷,已進入沒落混亂局面,很需要從根本刷新清理真正佛法教義,以便為當時的修行者指明正確的方向。」
佛教從七世紀開始在藏傳播,而真正成型,是八世紀。當時的藏王赤松德贊特地迎請了蓮花生大士與寂護大師入藏,一方面以密法建立了民眾對佛教的信心,另一方面成立了第一個藏人僧團,建立起第一座完備的寺院 —— 桑耶寺。不過,到了九世紀被苯教大臣擁立的朗達瑪登上王位,他逼使藏地僧人還俗,違者處死,令佛法在藏地幾乎蕩然無存。幸而,朗達 瑪的王子王孫中,有篤信佛教的王位繼承人,其中舉足輕重的,是 345 期本欄提及過的國王拉喇嘛益西奧(Lha Lama Yesha Oe)。佛教因他的努力,而得以在藏地復興。為了出家,他把王位禪讓給弟弟,後來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令阿底峽大師得以到藏地弘法,為佛法在藏地重建打造基石。
果果跟茱迪說:「如果你讀過拉喇嘛益西奧迎請阿底峽大師的事跡,也許會感受到這些佛心明顯的人,他們對名利地位甚至生命的想法到底是怎樣的!」
宗喀巴大師在世時,是元末明初,噶當派在那時,已流傳了三、 四百年,期間出現了三支傳承,分別是噶當經教派、噶當教授派,與噶當道次派。導讀老師說:「宗喀巴大師繼承了噶當派三個傳承,使三個源流融匯一宗,使噶當法脈繼續增上。應該說,是他推動噶當派走上 一個新時期,以噶當教義為基礎,弘揚發展出佛教在藏地的嶄新局面。」
格魯,是善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