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相布施

579
慧光法師

布施,是一種無我的實踐。

在《金剛經》中說:「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此六種感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佛說,這六種境界都是虛妄的,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真實體性。所以當我們布施時,心不應執着於色、聲、香、味、觸、法。

色,指的就是色相。例如人的長相外表,我歡喜的,就與他結緣,我不歡喜的,就捨離他,這是以外顯的色相來衡量是否行施。另外,也有以物品的價值來衡量,若是覺得東西很好,便私藏不願布施;反之便送給他人,這即是住色布施,是不平等的布施。

其次,是住聲布施,何謂住聲?例如聽到有人讚歎「某某人真好,常常做布施,有很殊勝的功德」,因有這樣的讚歎才發心布施,心住於這些讚歎的言詞。又或是一定要聽到眾生苦的音聲才會去布施。然而有些眾生的苦不易被察覺,例如雖非身處苦難當中,心卻充滿煩惱,因此無法對他布施,這是所謂住在聲相上的布施。

其他諸如住香、味、觸、法的布施,也都是以感官來衡量是否行施。行者不要依於感覺去做布施,感覺好的就做,感覺不好的就不做,要有智慧。

菩薩能行善而不執着,是因為他了知世間所有皆虛妄不實,於此同時又不會因無實而不願行善,這是由於菩薩發心利益一切眾生。菩薩以何法來度化眾生?是以真實法、般若智慧,不是以虛妄法、顛倒的知見來度化眾生。所以菩薩的心一定要與般若相應,無論感官面對任何境界,皆能如實了知所緣境界無自性,心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真實利益一切眾生。以此慈悲心去度化眾生,即是不住相的清淨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