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末,大批的「移民僧」由國內來港,據報多達二千餘人,當中不乏高僧大德,也有許多文化僧人,他們隨力接眾,以僅有的資料宣揚佛法,為戰後的佛教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戰前,有竺摩法師南來,穿梭港澳兩地弘法。戰後來港定居,與印順、隆根法師等編輯《太虛大師全書》。1951年,法師有感「世變日急,人心惶惶」,發心「為弘揚佛法的真理而犧牲,為爭取信佛的大眾而盡力」,藉着文字般若將佛法「輾轉開度百千萬人而無盡,如以一燈而燃多燈,燈燈無盡,光光不絕」,於是出版《無盡燈》雜誌。
雜誌最初在澳門出版,但考慮到香港在印刷、流通等資源較佳,創刊第二期就改到香港編輯及發行。內容方面,除佛學研究、時事討論外,編末附錄佛教消息,是當時唯一流通佛教資訊的書刊。直到1957年,竺摩法師移居馬來西亞,雜誌才改到檳城繼續發行。
1955年另有《原泉》月刊的創立。最初由游默尼師與唐君毅教授創辦,他們主張文化藝術可陶養性情,逐漸培養良善的精神價值,於自身而能安心立命,對世界亦有族睦邦寧的功效,於是編輯一本高雅風格為宗旨的佛教雜誌。
《原泉》於1955年12月創刊,邀請文化名人撰稿,又刊印多幅國畫插圖,引領讀者登入藝術堂奧。雜誌發行十五期而停刊,事隔兩年,由曉雲尼師接手復刊。
曉雲法師自少愛好文藝,曾跟隨嶺南派國畫大師高劍父習畫,之後任教中學及大學。1958年依倓虛法師出家,翌年接手《原泉》,自任主編,於10月復刊,改為雙月刊。版面則維持原有風格,又刊登英文專稿,相當創新。
同年,法師成立佛教文化藝術協會,將《原泉》列為會刊,內容亦配合協會的各類活動,諸如定期舉辦文藝講座、書畫展覽等,增加與讀者的互動。
《原泉》復刊逾六十期,不但向佛教信徒推動文化涵養的薰陶,也提升了佛教在社會的素質形象。直到1970年,曉雲法師移居台灣任教中國文化大學,《原泉》亦遷到台灣繼續出版。
五十年代尚有《心法》雜誌,由度輪法師創辦。法師在1949年來港,在荃灣隱修兩年。1953年在筲箕灣創立西樂園,接引信徒。
《心法》創刊號
度輪法師認為佛教被人誤解為迷信落後,「應歸咎佛教徒沒有真正負起我們的責任的緣故」,為了「為我們偉大的佛教爭光,為漸為人們所忽視的佛陀精神爭一口氣」,於是籌辦佛教雜誌,以「闡揚教義、救正人心、福利社會、普度眾生」為宗旨。雜誌邀請學者名人撰稿,內容涉及佛學、文化、史地等,可謂包羅萬有。可惜資源有限,只能隨緣出版。後來,法師移居美國弘法,雜誌亦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