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十年代初,港人對於「九七大限」有一重驅之不去的迷霧,對前景和前途失卻信心。部分有心人特以出版佛教漫畫,希望透過幽默有趣的佛經故事為社會大眾紓解壓力,藉以提升對佛法的興趣,於是促成了《大自在》及《漫畫九七禪》等面世,可能是本地最早為弘法而出版的佛教漫畫。
《大自在》由好小子及寧采臣合作製作,因內容簡潔又富有禪意,出版後頗有銷量,加推《小自在》漫畫;而《九七禪》則以「解決人生問題和增進幸福」為宗旨,作者認為香港人習慣受環境和別人影響支配,唯有佛陀倡導重尋「內心自由」才能得到真實而恆永的幸福,所以發心繪製佛教漫畫,「藉着佛法的無比力量為港人重建一個有根的香港,使能更自由地生活」。以上的作品均以小和尚為主角,透過與方丈和師兄弟的有趣對話,帶出佛教的生活智慧。
1995年,另有資深廣告創作人陳彥之先生,以插畫方式繪製《漫畫百喻經》,由香港的聚賢館出版。
《百喻經》是家傳戶曉的佛經寓言故事,內容看似荒謬,其實是以嬉笑的語言傳達佛法,故事主人翁的作為正是我們的生活寫照。現在畫家以淺白的語言和清爽利落的畫功,將智慧箴言更具體地呈現,使讀者易於掌握吸收。
1999年,佛學班同學會的葉文意老師有感都市人生活緊張繁忙,在事業知識之外,需要精神調劑。有感佛經艱深難明,令人望而卻步,於是聯想到閱讀圖畫,可以頤養性情,鬆弛神經,遂與黃燕雯主席策劃出版《釋迦傳畫冊》,由黃主席撰文,請馮元熾先生繪圖,共三十章節。畫冊於當年佛誕日發行,免費結緣,以紀念香港首次實施佛誕公眾假期,意義特別重大。自《畫冊》出版後,好評如潮,於是促成了《釋迦傳畫冊續集》(2001)及《維摩詰經摘要漫畫》(2006)等畫作。
《維摩詰經摘要漫畫》及《觀世音》
2003年,寶蓮禪寺與著名漫畫出版商文化傳訊合作,出版一套五本的《觀世音》漫畫集,試以新穎的題材來展現觀音菩薩的慈悲事蹟,藉着漫畫宣揚美善,意念亦算新穎。
到2011年,又有法忍法師出版「開心佛學漫畫」系列,名為《法忍法施》,以卡通漫畫手法講述專題故事,傳輸佛教義理,至今已出版四冊,除紙本外,部分可於網上下載。
閱讀漫畫不是兒童的專利,亦是普羅大眾紓放壓力的工具,將佛理與漫畫結合,透過圖像就能輕鬆地傳播佛理,對生活緊張的香港人而言實在是適時合切方便法門。近年亦有信徒發心繪畫《般若心經》漫畫,並開放版權供善信助印派發。其內容除了漫畫亦附印抄經頁面,引領讀者由了解義理進而實質修持,甚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