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兔文化

家宙

癸卯年,屬相肖兔。「兔」字從「免」及點,前者取其蹲踞的形態,後者露其尾巴,生動呈現兔子活潑溫順、靈動敏捷的特性;兔對應十二地支中的卯。《說文解字》云:「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卯亦是每天早上五至七時,乃黑暗到破曉的時分,所以兔亦有萬物回春、生機煥發的寓意。

佛教文化中亦經常以兔為喻,最常見就是敦煌石窟中的「蓮華三兔藻井」。藻井即是殿閣或石窟天頂的裝飾,而北方寺院或石窟的藻井流行蓮花圖案,一則蓮花乃佛教象徵,聖潔清雅;再者,蓮花是水生植物,取其水剋火,寄寓防火;三則蓮花多子,寓意百子千孫。而兔亦是多產動物,古人相信兔子易生情感而繁衍後代,故世俗以「蓮華配三兔」作為防火求子的吉祥圖案。從另一角度解讀,因三隻兔子處在藻井中心,三隻兔身首尾相連,排成三角形,作循環追逐狀態,普遍認為圖案以兔子象徵貪愛情緒,由是從前生牽引今生和來世,追逐生死,無有出期。只有以佛法(蓮華為代表)才能降伏對情愛的貪着,平息輪迴之苦,可謂寓意深遠。

此外,佛經也經常以兔子、馬和象借喻為三乘行者的修行深淺。例如《優婆塞戒經》云:「善男子,如恆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可見,兔子是象徵聲聞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生經》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等有一則內容相近的故事,謂兔子見一修行者飢餓多時,為使佛法能長久住世,於是捨身投火,以自身為供養,其功德廣大,得上生兜率。亦有謂兔子義行感動天帝,於是得寄生月中為玉兔。經過世代相傳,月中玉兔就成印度的傳統風俗。

密教也有月天護法,列二十四諸天之一,「肉色身相,持半月形,上有兔形」,處在胎藏界外金剛院。

 

月天手持半月及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