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師不是神

369
翻譯:梅村僧團

按:亞洲應用佛學院(AIAB)於 5 月 19 日在大嶼山蓮池寺慶祝佛誕,一行禪師當日開示,講述關於佛陀的故事。開示片段可在這個網頁瀏覽: http://tnhaudio.org/page/5/

我們知道摩訶摩耶皇后生產悉達多太子時並不辛苦,分娩過程很順利。皇后原打算返回娘家分娩,但在途中誕下了悉達多。

在回娘家的途中,摩耶皇后和她的隨從在藍毘尼園停下來休息。我想她當時正在修習行禪,享受行走的每一步。藍毘尼園內有很多娑羅樹,那兒很廣闊。當她走了七步,她感覺悉達多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了。她扶着娑羅樹的樹枝,站立着就誕下了悉達多。她的隨從已準備好一切迎接悉達多。那一刻,摩耶皇后和她的隨從都非常歡喜。她決定折返迦毘羅衛城(佛陀的故鄉),不回娘家了。她派幾位隨從率先返回迦毘羅衛城,到皇宮宣告太子悉達多誕生的好消息。相比悉達多太子,耶穌的出生就很不同,聖母瑪利亞生下耶穌的時候,她是一位難民。

但悉達多的孩子羅睺羅出生時,分娩過程非常困難。耶輸陀羅( 悉達多的妻子 )用了很長時間才誕下羅睺羅。當時很多人擔心母子兩人都無法活下來。悉達多亦非常擔憂。皇宮中每一個人都非常擔心耶輸陀羅和羅睺羅的安危。

當耶輸陀羅懷孕時,悉達多並不快樂。悉達多擁有所有條件享受太子的生活,但他並不感到幸福。他覺察自己心中的煩憂,亦覺察父母、整個皇室的痛苦乃至整個國家的痛苦。他知道,作為一個政治家,他不能消除自己、家庭和他的國家的痛苦,他不相信當他成為國王後可以幫助自己、家庭和他的國家。他和妻子耶輸陀羅一起生活時,他的心中有很多不安和焦慮。耶輸陀羅非常聰明,她知道丈夫的痛苦,但她沒有能力幫助丈夫消除痛苦。

 

覺悟不只是為自己

悉達多的焦慮痛苦影響到耶輸陀羅和她腹中的孩子。心中的不安令悉達多很痛苦,他感到不安、混亂,他不能感受到平安、自在。他嘗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因此他非常渴望成為僧人,這是令耶輸陀羅分娩時遇到困難的其中一個原因。耶輸陀羅最終還是平安誕下了羅睺羅。羅睺羅出生不久,悉達多便離開了皇宮。他用了很多年跟隨多位老師學習,最後覺悟。

悉達多是為我們所有人、為他自己、他的父母和國家覺悟。如果你是一位僧尼,你所做的不只是為你自己,亦為你的家人和國家。人類很幸運,因為悉達多成功了。他找到方法處理自己、他家人和他的國家的痛苦;他找到方法釋放身體的緊張,平息心中痛苦的感受和情緒;他找到方法瞭解自己和別人痛苦的根源;他找到方法重建溝通,與他所愛的人和解。最重要的是,他找到方法接觸到自己和萬物不生不滅的本性。他這樣做不只為自己,也是為了人類、萬物。人類受痛苦,也會令其他物種痛苦。

當宇航員岩士唐(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時,他宣稱,他踏出的一步是人類的一大步。岩士唐邁出的這一步,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所有人類邁出的一步,是現代科技科學邁出的一大步。而在精神層面來說,這一步由悉達多踏出。

 

向佛陀學習,不是祈求

今天我們慶祝悉達多誕生。當我們環顧周圍,會發現很多人將佛陀視為神。我們祈求佛陀給予我們渴望的金錢、聲譽和健康。悉達多發現真正的幸福並不是來自金錢、名譽和性,但我們卻祈求他給予我們這些東西。佛陀清楚了解,幸福來自愛和理解。他為我們展示建立愛和理解的道路,讓我們活得幸福。要建立愛和理解,我們需要修習念、定、慧。這是有智慧的佛教而不是信仰式的佛教。但現代社會的佛教大多是信仰式:人們不視佛陀為一位老師,而是視他為神。人們接觸佛陀,並不是為學習理解和愛,而是祈求佛陀給予更多財富、名利和成功。我們知道在佛陀的時代,佛陀的教導能為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平安祥和。佛教經歷了很多時代,隨着時代轉變,讓它能夠持續利益人類,服務社會。但現在佛教已經腐化了,人們從佛陀的智慧的得益不如我們的祖先那麼多了。沒有那麼多人跟隨我們的導師 —— 佛陀,以前所走過的道路。因此,如果你是佛陀的好弟子,你要更新佛教,淨化令佛教腐化和迷信的因素。

我們只需要幾天,或五、六天便學會釋放身體的緊張;只需幾天我們便學會平靜心中痛苦的感受和情緒;只需幾天便學會培養幸福快樂;只需幾天便學會了解自己心中的痛苦和對方心中的痛苦。對方可能是你的父母、伴侶或子女,當我們了解他或她心中的痛苦,就不會再惱怒對方,相反,我們想做一點事,說一些話去幫助他們減輕痛苦。我們可以修習愛語和 慈悲傾聽,以減輕對方的痛苦。修習一小時的慈悲聆聽,已可以大大減輕對方的痛苦。我們效法觀音菩薩慈悲聆聽一小時,已可以減輕對方的痛苦。只需幾天的訓練,我們便能以愛語鼓勵對方傾訴痛苦。重建溝通是可能的。只需要修習慈悲聆聽和愛語幾小時,我們便可重建溝通。我們能夠用佛陀教導的方法來重建溝通,達成和解。

 

佛陀教導:幸福地安住當下

有幾篇經典是十分容易理解和修習,如《 四念處經 》、關於身體和感受的正念修習的以及關於心行 ( 心理活動 )和心識正念修習的經典。我們跟隨這些經典修習,會對身體、感受和想法有深刻的認識。根據這些經典修習,只需數星期,我們便可以消除很多錯誤的觀念。我們跟隨這些經典修習,會對我們的身體、感受和想法會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根據這些經 典修習,只需數星期,便可以消除很多錯誤的觀念。在《 安般守意經 》中,佛陀講解十六項呼吸修習。這些修習幫助我們釋放身體的緊張、平靜感受和情緒。這些修習幫助我們隨時培養喜悅和幸福的感受,讓我們覺察到在當下已擁有幸福的條件,在當下已可以快樂,不需在未來追尋。呼吸練習中的最後一個練習,幫助我們接觸內在不生不滅的本性,消除所有恐懼。

另一部經典,是佛陀對一位商人──給孤獨長者 ──的教導。那一天,商人給孤獨長者帶了五百位商 人向佛陀請教。佛陀知道商人時常想着未來,未能活在當下,因此那個早上佛陀以「幸福地安住當下」為題開示。「現法樂住」,意即幸福地活在當下,這句子在這篇經典中出現了五次。

今天我們慶祝佛陀誕生,我建議開辦一些課程教導佛陀留下的經典,教導成人和兒童幸福地安住當下的方法。讓我們養成習慣,去佛寺不單是磕頭燒香,而是學習正念呼吸、正念步行,培養理解和愛。只需一星期的正念修習,已能夠讓我們得到轉化,重建與自己和他人的溝通。今天我邀請大家一起學習視悉達多為老師,而不是神。我們稱呼佛陀為「本師」,但 我們卻敬拜他如一位神。我們要從視佛陀為導師而獲益,從他身上看到所有的善和他所有的教導,從而幫助轉化自己、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