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乃高僧的遺骨,是佛教的聖物,其中當然以佛陀真身舍利最為珍貴。當年,梵僧來華傳教之初,已帶來佛陀舍利,呈獻皇帝。於是修建皇家地宮或佛塔,隆重供奉,不過,民間百姓均無緣瞻禮。時移勢易,供奉佛骨不再是皇室專利,但始終是國寶級文物,一般市民仍難以參禮。
可幸香港社會環境特殊,是東西文化匯點,尤其在二戰重光之後,香港佛教成為東亞佛教界的橋樑,中外僧侶過境留駐,隨緣弘法,造就許多殊勝的法會,包括佛舍利的瞻禮大會。
早於淪陷時期,先有日本法華宗在銅鑼灣禮頓山興建靈寶佛舍利塔,安奉緬甸所贈佛骨,但戰後拆卸;時至1954年3月,印度菩提佛教會向日本日蓮宗贈送佛陀舍利,迎請團道經香港,本港信徒在碼頭恭迎佛骨,並護送到跑馬地東蓮覺苑供奉一天,作短暫展覽。因屬本港首次之佛骨瞻禮活動,信徒均踴躍參禮。事後,該會另贈一顆佛骨予東蓮覺苑,現安奉於殿內的藥師佛塔頂層。
相隔十年,港人又有另一次瞻禮佛骨因緣。1964年,日本向錫蘭迎請佛骨回國建塔供養。4月6日晚過港停留,佛聯會及僧伽會派代表齊集啟德機場恭候。適值佛聯會在志蓮淨苑舉辦「萬善緣法會」,特意迎請至會場供奉一天,翌日由佛骨護送團護送離港。
同年8月,日本《讀賣新聞》社長正力松太郎向東巴基斯坦總統提出迎請佛陀聖髮到日本供奉。8月23日,佛髮舍利運抵香港,停留兩天作公開瞻禮。港人在半年內,分別瞻禮佛骨、佛髮,誠為教界中極為殊勝稀有的因緣。
事隔三十五年,政府通過自1999年起列佛誕為公眾假期。佛聯會為隆重其事,特別向國務院申請從北京迎請佛牙舍利來港,於5月22日起一連七天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白天開放瞻禮,晚上作禮懺法會,吸引逾四十萬人次入場。
2004年5月,適值香港經過「沙士」打擊,社會趨於復原。佛聯會再次向國務院申請,迎請安奉於西安法門寺地宮的佛指舍利來港供奉十天;至2012年,香港回歸十五周年,同時舉行「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佛聯會特別迎請南京的佛頂骨舍利來港供奉。此佛頂骨是2010年從南京棲霞山出土面世,實屬稀世珍品,善信市民亦爭相領取門券,把握瞻禮機緣。
除了佛骨瞻禮大會外,本港多處道場亦有供奉佛舍利,如:天壇大佛三樓展館、寶林寺大殿;市區的東蓮覺苑、中華佛教圖書館等,也是相當殊勝的。本港善信,能多次近距離參禮此等珍貴的宗教聖物、國寶級遺產,顯示香港信徒,福緣善厚,與佛陀有甚深的因緣,同時也反映香港在東亞佛教發展的特殊地位。
1964年佛骨過香港境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