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 俗世修行記 觀成法師

424
姜珮婷
由國際佛教觀音寺提供,特此鳴謝。

八月份的溫哥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雖間有驟雨,仍無阻和煦的陽光溫暖各人心瓣,這片廣闊而寧謐的土地,風光明媚,是一處適合修行的好地方。

今年8月1日至8日,我初次踏足溫哥華,參加由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香港戒定慧講堂合辦的「首屆短期出家暨八關齋戒」法會,與超過九十位來自香港及溫哥華當地的戒子,共聚觀音寺,在住持觀成法師帶領下受持戒體,於七日七夜的戒會裏,萬緣放下,如理作意地攝受一切善法,體驗出家人的生活。

記得活動之初,觀成法師提醒大家,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而習氣皆從念頭起,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繁忙的都市人省察自己的心識。習氣少一分,修行工夫進一分,當法喜充斥心田,煩惱與疲累一掃而空,此時更能感應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

參與是次短期出家或八關齋戒的戒子,大部分來自香港,當中最年輕的參加者只有16歲,而年長者則超過80歲,大家都發無上心,親近佛法,把持戒功德利益眾生。有心受持淨戒,首要是選取一處遠離喧鬧煩擾的地方,放下平日的俗務,把身心安住在清淨的寺院之中,當能洗滌心塵與習氣,重新喚醒學佛的初心。
 

424

 大雄寶殿內氣氛莊嚴殊勝,是次活動中的長期出家受戒儀式及大悲懺共修法會皆在這裏舉行。

 

列治文「榮耀聖地」

1981年創建的國際佛教觀音寺位於卑詩省、列治文市,從溫哥華機場駕車前往,大約10至15分鐘便可到達。回顧觀音寺的籌備過程,可謂困難重重。動工初期,觀成法師親自蓋上一磚一瓦,事事親力親為,後來得到其他幾位居士的資助和幫忙,到處溝通游說,更為着觀音寺的地皮問題參與公聽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及善信的支持,觀音寺得以發展成現在規模,更獲列治文市政府頒贈「榮耀聖地」殊榮,而寺院創建者之一的王珍莉居士,更獲加拿大總督頒授百年獎章,表揚觀音寺對加拿大社會的重大貢獻。

觀音寺佔地甚廣,甫踏進來已感受到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座落於北美洲,其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更形獨特,由於觀成法師對佛教建築藝術甚有興趣,因此寺內所有設計,他都費盡心思,寺內更有不少甚具欣賞價值的中國雕塑和繪畫,當中包括壯觀的七寶如來壁畫。現時,觀音寺內的主要建築物包括大雄寶殿、禪堂、玉佛殿、千佛殿、地藏殿、五觀堂等,內裏供奉着相貌莊嚴的諸佛菩薩,今次能夠於此短期修行,參與法會活動、聆聽法師開示或用齋,感覺殊勝。

寺院前的園林景致最令我印象深刻,園內種植了不少松樹、柏樹、楓樹,還有各樣的花圃盆栽。穿越典雅的雙涼亭,站在拱橋上,俯瞰清澈見底的流水;放眼四周則盡是蒼勁喬木,不同層次的嫩綠與嫣紅,在艷陽下更顯生機勃勃;遠眺前方的蓮花優雅地佇立於庭園之中,在此行禪散步,感受雙足接觸大地的那一瞬,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很容易令人放下香港的凡事俗務,享受當下的正念覺知。能夠於這世外桃源潔淨身心,持守淨行,相信是多生修來的福報啊!感恩觀成法師、王居士在內的幾位創建者,當初排除萬難,籌建觀音寺,令弘法利生的精神得以延續,功德無量!
 

424   424

戒會完結當晚,忙碌了一整個星期的觀成法師,依然精力充沛,更自發擔當導遊,帶領我們遊覽觀音寺!經他細心講解,才知道原來寺內的一磚一瓦都甚為講究,盡顯宏偉的中國古建築風格。

424   424

觀音寺裏有一大片田地種菜,我們早、午齋所吃的新鮮蔬菜,大部分都是來自這塊田地,味道鮮甜爽口。觀成法師特意帶我們參觀寺內的溫室,內裏種植了又大又紅的番茄,令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還看到提子樹、白蘭花、楊柳、羅漢果樹等等,數之不盡。
 

 

清晨早課  收攝散亂心

一如其他道場,是次戒會的日常作息有固定時間表,由於這是我首次參加八關齋戒法會,出發前難免有點戰戰兢兢,擔心自己習氣之重,難以適應各種清規戒條,幸而透過佛菩薩的加持、自身願力、法師及同修的鼓勵,身心總算慢慢適應過來。對我來說,其中一項最大挑戰就是要清晨四時左右起床做早課。

然而,恐懼往往來自想像,實行起來又不是那麼困難。以往在香港總是把作息時間顛倒,喜歡上網、玩手機,想東想西,時間就白白溜走了。但戒會裏,我們必須隨眾生活,該休息的時候就早點休息,於是大家晚上九點多就乖乖關燈睡覺,翌日一早,同修互相督促砥礪,加快梳洗腳步,然後精神奕奕地排班進禪堂做早課。凌晨站在禪堂前的廣場等候時,抬頭看着依然高掛的皎潔月亮,澄明寂靜的感覺驟然湧上心頭。

一小時的早課,開始時先以數十擊鼓聲收攝渙散的思緒,然後大家專心一志地持咒念佛,聲音響徹整個大殿,那虔敬的畫面令人動容。之後眾法師帶領我們一邊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一邊繞佛而行,每一步皆清楚明確,每一聲皆鏗鏘嘹亮。不知不覺,我發覺自己念佛的聲音一天比一天洪亮,內心的雜念也漸漸減少,腦海觀想觀世音菩薩的莊嚴法相,由是感到與觀音菩薩越來越親近,這份喜悅令我決心每天更精進地念佛修行!想到菩薩的慈悲大願,一聲佛號仍不足盡意。
 

424

 

職員義工勞苦功高

觀音菩薩示現不同身相救度眾生,在這七日七夜的戒會裏,我身邊何嘗不是有眾多觀音菩薩的應身守護在旁?早課完畢便是早齋過堂的時間,因為要準備差不多一百人的食物份量,觀音寺的職員和義工菩薩凌晨兩點多便要起床,為我們預備豐富早齋及五色水果。與他們傾談才知道,單是每天吃的藍莓,他們就要先逐粒洗淨,然後浸兩小時鹽水,非常認真嚴謹。果真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除此之外,他們還預先為所有參加者準備好全新的床舖,部分人更留宿寺院,不辭疲倦,希望更貼心地照顧大家,我們衷心感激。

早齋後戒子都會被安排幫忙寺院的日常工作(出坡),包括於廚房準備午齋、清潔、拔香、掃蜘蛛網等,大家無分彼此,一心為寺院服務,也深深體會到要把寺院打理得井井有條,背後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我負責打掃自己居住的女眾寮房,能夠為寺院付出很有滿足感,而且工作的過程亦可以對治我慢心,提醒自己放下在家時的習氣。

424

觀音寺為我們準備了豐富美味的素菜,辛苦一眾廚房菩薩了!

424

每天午齋過後,觀成法師都會帶領我們經行。

424

善淨法師耐心地教導我們如何穿脫海青及搭縵衣。

424

出坡環節,戒子盡心盡力為寺院服務。

 

法師親授戒律威儀

學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規矩,加上是次受持八關齋戒,更要時刻提醒自己持戒嚴淨的重要。由於我們一眾戒子的學佛基礎不一,對於戒律、行事威儀等,容易有疏忽之處,所以法師們花了不少時間教導我們學佛的威儀,都是非常寶貴的善知識。雖然看似嚴厲,但其實背後是滿滿的慈悲與關愛。八關齋戒其中一項戒條是「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記得午齋開示時,觀成法師會特別提醒戒子留意生活細節,如建議大家吃飯後刷牙,去除口腔的食物渣滓,免得破戒;戒子應少說話,多念佛,減少無謂的應酬,如夫妻一同來受戒,更應減少接觸和傾談,免生淫欲之念;這些提點都能令大家更能自力護持莊嚴淨戒。

除此之外,原來如何穿脫海青、搭縵衣、跪、拜、吃過堂飯等等都甚有學問,行住坐臥、舉手投足,戒子都必須威儀具足,特別是短期出家者更要小心謹慎,因為這七天內他們都是真正的出家人!回想開首,我們都是懵懵懂懂,吃飯、走路、坐姿、談吐舉止等都充斥着在家人的習氣,後來經過眾法師的細心指導,大家也不敢怠慢,認真學習,專注自己每個行為和起心動念,因此到後期,即使是年紀輕輕的戒子,行為舉止都甚具威儀,循序井然,肅靜安詳,令我深感佩服。其實學習威儀不止在於事相,更重要的是理觀,年輕人離開寺院後,若能時刻抱持自重、敬他的精神,將來定會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感恩法師們用心良苦!

 

我與禪坐有個約會

下午養息過後,是我最期待的禪坐環節,在香港我間斷地學習禪坐,但總是找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今次戒會,有幸接觸到觀成法師歸納、整合而得的「如來禪」禪坐方法,受益甚大。幾天的學習裏,法師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讓六塵隨入隨出(Let What Comes In Go Out),當下覺察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所緣境,而不起第二念的分別妄想,然後專注當下自己的出入息。觀成法師還提到禪坐最重要的心法是「明靜而住」四字,「明」是指不昏沉;「靜」是指不掉舉,即是不想東想西;「住」是指專注於數息,從一至十,不讓意識攀緣過去與未來。當我們打坐時,觀成法師會偶爾拿着香板巡察,如果發現我們昏沉或者坐姿不正確,他都會利用香板稍作提示,甚是嚴謹。

禪坐真是要每天努力下工夫,難得從香港遠道而來,如果馬虎了事,好像以往般經常昏睡或心不在焉,未免是浪費時間,所以大家都非常認真跟從法師的教法。我學會法師所教的禪坐方法後,發現對禪坐的興趣比以前更大,部分戒子更表示回港後會充當小老師,教導家人、朋友禪坐呢!法師還勉勵我們今次戒會完結後要繼續精進修行,一改以往花大量時間上網、玩手機的壞習慣,別忘記每天與禪坐有個約會!

 

至誠愧慚  嚴淨修持

黃昏的晚課完畢,因為大家都專注投入唱誦、念佛,身體開始感到有點疲累了,寺院方面很貼心,知道我們須奉持過午不食,怕大家不習慣,所以每天晚課後,都會在五觀堂預備好新鮮煲滾的羅漢果水、紙包果汁待我們享用。我以往未體驗過過午不食,初時以為會不習慣或肚子會受苦,想不到身體不但很容易適應,腸胃也能趁機休息,消化能力更好像改善了,隨後數天已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一眾戒子小休完畢後,就再次穿搭好海青、縵衣,精神煥發地在禪堂前整齊排班,迎接最後的懺摩環節。

念念在愧慚中,即念念在嚴淨修持中,只有懺悔前罪,方能蒙受持清淨戒之裨益。懺摩時,我們會分開東、西兩單,各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一遍,然後虔誠跪拜,這是我跟諸佛菩薩最接心的時候。看着佛陀聖像,想到過往諸佛菩薩在自己身上所彰顯的慈悲願力,偶爾會不自覺流下感觸之淚。此刻,內心油然生起的感恩、恭敬與慚愧,隨着引磬聲,化成一道道連綿至誠的聖號,凝聚禪堂內每個人的心識,唱出感動的力量,唱出無量的自在,唱出一片和諧莊嚴的樂土。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七日七夜的戒會轉瞬即逝,這是我生命中一次難能可貴的佛法體驗,分秒皆感受着道場的用心和法喜,能夠親近眾多善知識更是因緣殊勝,當中的精神滿足遠超肉體上的疲累。回到香港,很快便重投忙碌的生活,但我相信正如圓川法師於開示中所言,只要有顆出世之心,時刻提醒自己去習氣、斷煩惱,那麼即使在俗世修行,仍能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據悉觀音寺將會每年舉辦同類型戒會,食宿費用全免,大眾可以隨緣樂助。若佛子有意遠離喧雜,受持淨戒,得大功德以度眾生,不妨踴躍參與。我亦盼望明年能夠再次成為戒子之一,共沾法喜!

 

424

禪坐時,觀成法師偶爾會拿着香板巡察,戒子們不敢鬆懈。他提醒我們︰「每次打坐,其實是學習如何處理煩惱。」

424

七日七夜的法會裏,戒子們精進修行,虔誠念佛。

424

圓川法師為我們講授沙彌或沙彌尼戒及八關齋戒戒律。

 


國際佛教觀音寺
地址︰9160 Steveston Highway, Richmond, B.C., Canada V7A 1M5
網址︰http://www.buddhisttemple.ca

 



面向國際培養弘法人才

─專訪觀成法師及弘慈法師

424

 

為了成就是次「首屆短期出家暨八關齋戒」法會,眾法師在背後花了不少時間心力,
日程很緊湊,他們起得比我們早,但睡得比我們遲,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經常在觀音寺內穿梭往來,每天為我們開示、帶領各種儀式與念誦、指導功課……
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的起居飲食,內心是說不盡的敬重與感恩。
活動完結後,我們邀得觀音寺住持觀成法師及是次活動的統籌弘慈法師接受訪問,
談談他們的感受和願景。

 

温︰温暖人間
觀︰觀成法師
弘︰弘慈法師

温︰為何有這次活動的構想?

觀︰每樣事情也有首次,而我們辦長期出家已經是第三屆,不如又辦個短期出家吧,令短期出家的人種下一個善根,將來他們或許會長期出家。今次短期出家的戒子當中,有位想多留兩、三個月,體驗一下寺院的生活是否適合自己,或許因此有長期出家的人呢!四、五十年前,香港已經開始有短期出家,由洗塵法師開始的,短期出家在東南亞已經很普遍。

弘︰短期出家在北美洲不太普遍,但在香港、東南亞、台灣等地經常舉辦。因為前幾年開始有長期出家,我們有點經驗,覺得今次有能力辦短期出家,讓本地人有機會參加、體驗一下短期出家的生活是怎樣的。

觀︰本來原意是短期出家的,但有些人因為工作關係不方便剃頭,所以夾雜了部分是八關齋戒,同樣來七日七夜。

温︰可否分享一下你們對是次活動的感想?

弘︰我們差不多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把職員和義工分成各個組別,例如裝修組、宣傳組、布置組……今次的法會非常順利,有這麼多義工和職員幫手才能成就這件事。特別是我覺得戒子們非常出色,在這七日裏非常投入,他們由香港乘長途飛機來到,時差還未調過來,但他們都好認真去學,不會嫌疲倦或者要求多點休息,待我們發現大家疲倦,才給予多點休息時間,但他們從來無向我們埋怨過。他們那份認真、精進、鍥而不捨的精神,我覺得非常難得。

觀︰溫哥華是個很適合修行的地方,因為這邊天氣、水質都好,而且地方較寬闊,又寧靜,在香港修行比較困難,因為人多,較嘈雜,空氣又沒那麼好,而且香港的居住環境寸金尺土,很難在家庭中禪修。溫哥華是個很適合人們來靜修的地方,尤其我們現在有寶雲禪寺,更加適合靜修。裏面很清靜,渺無人煙,我們可以在森林、海邊靜坐,又無電視、無網絡,是很好的修行環境,所以我們有很多發展空間,這需要很多人的支持。

弘︰今次短期出家活動是用中文講的,或者未來我們一年辦兩次,一次中文,一次英文,令更多本地的外國人可以參加。因為今次有很多白種人都想嘗試短期出家,但因為用中文,他們不明白。

温︰這次法會對觀音寺的發展有何啟示?

弘︰初期觀音寺,頭十幾二十年比較着重硬件的建設,最近十年,師父開始出來講經,到香港弘法,開始着重軟件,致力弘揚佛法、廣度眾生的工作,今次能夠完成這個法會,對我們觀音寺的發展也是一個轉捩點。

觀︰在海外興建一間大型寺院是很困難的事,我們既然已經做到,為什麼不盡量把寺院發揮得更好?我們今次的發揮不是硬件,不是起磚頭,而是向教育方面發展,這需要人才呀!佛法的人才是很難找的!第一,他們要對中國佛教和漢文好熟悉,第二,要學英文。這還不夠,要有一定梵文基礎。這些都是我們的長處。

用英語弘法是要有人栽培的,我就無人栽培,自己走出一條路,如果我栽培一些人才出來,用國際性的語言弘法就更好!我覺得佛法應該國際性,我希望這裏將來會有英語的國際佛教學校,培養面向國際的人,因為向海外弘揚的中國大乘佛法很零星,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做多點,弘揚佛法就很有前途。現在北美洲的人接觸的多是密宗,他們不知道中國佛教裏面有其他宗派,例如唯識、天台、華嚴……這需要有人開墾的。

我還有個構想,我想在香港辦個純英語教禪修、講佛法的中心,因為很多去香港工作的外國人,他們想學習東方文化、禪修,但去到發現大多都不講英文,根本無從入手,為什麼我們不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可以吸收禪修的功德?而且他們學會後,回到他們的家鄉又可以弘揚,變成國際性。當然,這只是一個構思,能否成功還要看情況。

温︰以我觀察,參加法會的年輕人較少,你們有何方法接觸更多年輕人?

觀︰我覺得人類樣樣事情都趨於老化,哲學、宗教都是,年輕人較少,但不要緊,我們可以改變這情況的。現時弘揚佛法不能用老套的方法,一定要迎合眾生的根基,即是你不能把中國舊有的儀式加諸北美洲的人,你要把其修改一下,所以要教他們梵文和巴利文。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來出家,我經常去香港,也想吸收多些想弘揚佛法的年輕人,我想有這類人的,只是我們未有時間跟他們接觸而已。

弘︰現代人較着重科學,要用比較新穎的方法接觸他們,例如禪坐、佛教哲理,講解佛教與科學有什麼相同之處……接觸年輕人要主動點,因為他們很少會來參加我們念經、拜懺的法會,我們可以在大學舉辦一些講座、禪修活動,看看有沒有機會向他們講解佛理,不能用舊的方式,等他們來拜懺才向他們開示。

我在加拿大出生、長大,接受西方教育,比較了解這裏的文化,希望自己將來可以在這方面發展,教育年輕人佛法、靜坐,淨化他們身心。因為年輕人會在學業、家庭方面遇到困難,我覺得可以在這方面花多點工夫。

 

424

國際佛教觀音寺座落於北美洲,多年來致力在海外弘揚中國大乘佛法。

424   424

法會首天,於大殿舉行「第三屆長期出家剃度典禮」,我有幸在旁觀禮,典禮由觀成法師主持,過程莊嚴殊勝。

 


短期出家  參與者功德殊勝

國際佛教觀音寺首次舉辦短期出家活動,共有三十二位戒子參加,法會正式開始前一晚,於禪堂外的廣場,舉行了一次盛大而別開生面的落髮儀式。所有短期出家參與者安坐其位,其餘八關齋戒的戒子則站在一旁唱誦,靜候法師們來到跟前為戒子剃度,看到他們臉上喜悅、期盼的表情,可想而之,這次短期出家活動對他們有多大意義!觀成法師來到每位短期出家參與者的面前,拿着剃刀,口念經文,利落地幫他們放下煩惱絲,離苦得樂。場面莊嚴殊勝,又熱鬧歡喜。在佛教徒眼中,落髮的意義重大,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代表發心成為出家人,剃除過去執着的種種煩惱、榮辱,發大誓願,利益眾生。所以儀式過後,戒子摸摸頭頂,就如初生嬰兒一般,重新來過。

短期出家參與者需受沙彌或沙彌尼戒,在戒條上而言,除多了「不捉錢金銀寶物」一項外,其餘跟八關齋戒相同。觀成法師在法會講述《佛說出家功德經》時提到,出家人是生命解脫的修行者,要具備使命感,意念堅決,發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用自身德行去感化別人。

另外,觀成法師又指,出家的功德非常殊勝,根據《佛說出家功德經》記載︰「於此一日一夜清淨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有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故此,即使是次短期出家的戒子在第八天便要捨戒,但能夠當七日七夜的出家人,也是福報無量。
 

424

觀成法師專注地為短期出家的戒子落髮

424

短期出家落髮儀式,場面熱鬧莊嚴,人人法喜充滿。

 


寶雲禪寺

人間仙境 渾然忘我

法會完結後的第二天,我們照樣一大早醒來,早齋後便浩浩蕩蕩跟隨觀成法師,出發往寶雲島,參觀他們另一個籌建中的道場─寶雲禪寺。從觀音寺出發,乘個多小時的旅遊巴,便到達溫哥華西部的馬蹄灣(Horseshoe Bay),在那裏乘坐渡輪,大約十五分鐘便見到Snug Cove(中文譯名︰溫馨碼頭),而寶雲禪寺就聳立在這美麗港灣的深處。據觀成法師描述,寶雲島的面積約是香港的一半,但只居住了大約六千戶人口,還有約六千頭鹿。由於我們人數眾多,到達寶雲島後,需分批坐車沿山而上,穿越林間小路,甫下車,是一片令人讚歎的景象。

 

424   424

於寶雲島經行期間,經過碧澄湖,水天一色,彷彿進了人間仙境。

 

在叢林中靜修

幾年前已經開始籌建的寶雲禪寺,現在已經接近完工階段,待正式開放後,可供僧眾前來靜修,遠離煩囂,淨化身心。寺院位於茂密的山林內,陽光透不進來,清風送爽,新鮮空氣沁人心脾。主建築樓高二層,地下是五觀堂和男眾寮房,二樓是禪堂,空間寬闊,設計新穎,是現代人禪修的好住處。依海而建的是一所女眾寮房,走出屋外,能夠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呼吸隨着海浪聲一起一伏,內心的平靜讓我感到已到達幸福的彼岸,煩惱妄念盡歸塵土。此刻,我想起觀成法師在開示中分享的一首詩︰「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居易《白雲泉》)當中的意境,溢於言表。

坐在原始叢林裏,背山面海,聽聽鳥語,看看大自然的枯榮,享用完寺院職員、義工精心預備的豐富午齋後,觀成法師帶領我們圍繞叢林經行。我們兩人一組,並肩而行,全程止語,感受森林寧謐之美。觀成法師拿着行山杖,矯健前行,我們以密集的腳步緊隨其後。沿途經過波平如鏡的碧澄湖,水天一色,滿目蔚藍、嫩綠、皓白交錯相接,人間仙境,渾然忘我。差不多回程時,經過一株五千年歷史的巍峨古樹,樹幹異常粗壯,得到大地的滋養,能夠擁抱陽光,庇蔭生靈。我們一行人也在樹下留影,為歷史作憑證。

經行完畢,已是兩小時的光景,很佩服觀成法師的體力,他隨即指引我們參觀兩間快將竣工的靜修寮房,沿斜路而上,年過六十的他絲毫沒有倦意,而且健步如飛,相反我卻拖拽着腳步。能夠為信眾提供一處靜修的地方,一直是觀成法師的心願,寺院建築過程中,法師們親手修補地下的一磚一石,「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一步一腳印,都體現着菩薩慈悲喜捨的精神。雖然今次在寶雲禪寺逗留的時間不多,但也在我的心中種下一顆禪修種子,希望日後再有殊勝因緣,重臨島上,在山水環抱間,靜心修行。

424

我們一行人,於寶雲島經行期間,遇見一棵五千年大樹,當然要把握機會來張大合照!

424

大家於寶雲禪寺的禪堂內誠心禮佛。

424

為了替大家準備豐富的自助午齋,寺院職員和義工付出了很多時間、心機。

424

被森林、湖泊簇擁着的寶雲禪寺,是信眾靜心修行的好地方。

 


參加者訴心聲 短期出家戒子

 

424

感恩家人支持
鄭紹祺(Fred)

香港出生,曾任註冊護士,現已退休,移居溫哥華超過二十年。十多年前開始來觀音寺聽觀成法師講經,六年多前正式皈依,今次是他第一次參加短期出家,家人亦相當支持,他笑逐顏開地說︰「來之前,太太對我說『放心去啦,我會照顧屋企。』兩個兒子又說『多學點佛理,回來教我們!』」回想剃度那刻,他坦言百感交集,「悲傷是因為要離開屋企一星期,開心是因為可以學習佛理,幫助其他人。很多事情未參加短期出家前是不知的,例如出家人的威儀很影響一般信眾,還有就是不講無謂的說話,因為很多業障都是出自我們的身、口、意。」他又形容今次活動猶如替身心沐浴,讓他放下俗務,專心修行,更興奮地表示︰希望可以再次參加!

 

424

終於可以出家了!
邱子榮(Jimmy)

在香港從事意大利入口時裝生意,今次跟太太及妹妹從香港遠道而來,已是第二次來溫哥華,三年前認識觀成法師,其後皈依。問到他首次參加短期出家的原因,他說︰「有時會有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令我情緒較易波動,沒什麼耐性,這樣做人不開心的,所以希望今次借助佛力,加上師父的教導,能改變自己的惡習。另外就是體驗出家人的生活。」他又表示,對於剃度一事,他既緊張又期待,到儀式真正進行時他心情非常興奮,覺得「終於可以出家了!」

能夠完成七日七夜的法會,Jimmy坦言「確實不容易」,「特別是睡覺時,我五十幾歲人,未試過這麼多人一起住,但最後都能夠適應。還有,我跟太太感情很好,未試過跟她這麼長時間不傾談、不交流,又沒有眼神接觸!」肉體上雖然辛苦,但他內心其實充滿喜悅。「我投入地把師父教導的佛理成功實踐過一次,這生也不會忘記!」

 

424

同修之間團結互助
黎婉霞

原是泰國華僑,現居美國,十多年前已經認識觀成法師,並在其座下皈依三寶。多年來與丈夫蔡先生一直跟隨法師在泰國放牛、扶貧,由最初對佛理一竅不通,到慢慢越來越深入認識。有家庭的她,坦言過去放不低子女、丈夫,現在子女已經長大了,覺得有機會參加短期出家,福報很大。問到她今次活動的感受,她笑容滿臉地說︰「充滿法喜!我根基不好,智慧很低,很感恩今次能夠吸收到師父教導的佛理。我對禪坐、誦經的感受很深刻,大家懺摩時也唱得好好。最感動是跟其他七位同修一間房,大家都很團結,互相幫忙,互相關心,很難得。」

 

424

我長了一顆新牙!
陳其斌

今年78歲,多年來一直協助觀成法師整理本刊「廣結善緣」專欄,法師未出家時,二人已是好友,今次活動對他意義重大。「我此刻的感受是消除煩惱,究竟寂靜。」落髮儀式後他笑容可掬地接受訪問。「參與短期出家是我的心願,因為我家歷代都信佛,希望可以為祖宗、為兒孫做點事。」由於受頸椎和腰椎的傷患影響,他不能站得太久,也不能跪拜,但仍然堅持完成所有法會活動,其志可嘉。「雖然肉體承受痛楚,但思想上一定要堅持,立心要做的事就不可放棄!勤修戒、定、慧,是說易行難的事,現在走了一段路,更時常提醒自己要修得更好,不可辜負祖先對兒孫的期望。」法會尾聲,他還分享了一件令我嘖嘖稱奇的事︰「落髮後第二天,無意中發現自己長了一顆新牙,不知是什麼原因,我覺得好得意。」說畢,他還張開口,讓我看看他的新牙呢!觀成法師得悉此事後,更讚歎這是吉祥之兆!

 


八關齋戒戒子

八關齋戒常見問答
問︰何謂八關齋戒?
答︰八戒即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床座、  七不着花鬘瓔珞及香油塗身、八不自歌舞唱伎及故往觀聽(「伎」即作樂時表演之藝術)。「關」者,禁也。禁閉八罪,不使毀犯。又修持此八戒,能關閉地獄餓鬼畜生等諸惡趣之門。「齋」字從齊從心,有洗心淨潔,莊肅不苟之義。佛守中道,不過中午,不復進食。過中不食,遵行佛制,合出世法,成立齋體。


問︰從何處可以求受八關齋戒?
答︰求受八關齋戒,當在五眾出家人處受,不得在俗人處受。出家五眾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受具足戒之男性曰比丘、女性曰比丘尼;僅受十戒之男性曰沙彌、女性曰沙彌尼;修習六法之學法女,名式叉摩那。
問︰    受持八關齋戒時,應以何等處所為宜?
答︰    宜選能離喧雜擾累之處,凡寺院或佛教機關中,有淨室可用者,得主事人允可即得。否則以在室家範圍內,選寂靜無擾之相宜處所行之。


問︰受八關齋戒之功德為何?
答︰《齋經》云︰「譬如有十六大國,滿中眾寶,不可稱說,不如一日受佛齋法。以二者所得之福相比,則十六國多寶聚之福分,合集較量,比之受佛齋法者,猶之一豆之微小耳。」


問︰有邪見人,在欲受八關齋戒前,恣意作諸惡行。或犯淫欲,或傷殺生命,以及其他一切放逸之事,縱情故作,然後請受此戒,是否仍能僥倖受福?
答︰    恣意作殺盜淫妄等惡行者,不問於請受此戒之前,與既受此戒之後,犯之皆不得戒,非但戒福不可得,因罪重故,苦報不可逃。
(資料來源︰國際佛教觀音寺)
 

 

424

城市人難得的體驗
黎靖儀(Veronika)

剛大學畢業,年僅23歲,已在香港參加過八關齋戒,但這是她首次來到溫哥華觀音寺,覺得是個新嘗試。從小已經皈依,09年開始學佛,自言人生因此產生很大變化。「以前我性格很孤僻,別人覺得我很怪,脾氣很差,不喜歡跟我聊天。學佛後啟發我思考人生意義,脾氣也改善了。」Veronika不諱言本身情緒很易低落,今次法會強調戒律,反而令她的內心安定了不少,更令她懂得要隨眾生活,「吃完飯後不可以自己走開,要待結齋後才一起離座。」

戒會期間,沒電話、沒娛樂,不用理會外界的紛擾,平靜的心境,令她有更多時間了解自己,覺察情緒,更喚起許多已遺忘的記憶,她形容這是「一段在城市得不到的經歷。」而當中最觸動她的是這一幕︰「記得那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大家很專心地在外面經行,四周有很多遊人看着我們。我覺得終於做到一點成績讓別人見到了!」

 

424

感動見證爸爸出家
陳嘉忠(Kenneth)

在香港從事醫療健康行業,於觀成法師座下皈依三寶,一直視師父為恩師,今次與家人一同來到觀音寺見證父親參與短期出家,感覺殊勝。「參與短期出家一直是我爸爸的心願,可以跟他一起經歷這事情,很感動。而且我在加拿大成長,這裏很適合靜修。跟過去參與八關齋戒的經驗相比,今次更容易投入,而且跟隨僧人的生活作息,有助我收攝內心,減少欲念,增加處事的智慧。」他坦言最大挑戰是因為時差問題以致睡眠不足,但靠意志可以克服,而且精神更是抖擻。那麼感受最深是哪個環節?他歡喜道︰「靜坐!因為使我身心清靜,有助調整情緒,我會把學到的技巧帶回香港。」

 

424

朋友說我更漂亮!
陳惠芳(Alice)

從事地產代理生意,經常往來香港與溫哥華,去年在觀成法師座下皈依三寶,首次參加八關齋戒,丈夫更是短期出家戒子。「見到丈夫落髮那刻,我內心很平安、很開心。」法會中,她時刻提醒自己行、住、坐、臥都要留意威儀,改善壞習慣,她還讚歎同修之間就如姊妹一樣,無分彼此,無分別心,非常難得。「來這裏最重要是修心,提升智慧。城市人的內心很亂,未試過的很值得來!」訪問時正值戒會的第二天,她笑言自己已有所轉變︰「朋友覺得我比之前更精神、更漂亮!」

 

424

盼有更多年輕人參與
陳可怡(Elaine)、陳愷焌(Magnus)

Elaine(圖右)和Magnus(圖左)是兩姊弟,從小已經皈依,今年分別19和16歲,之前已多次到觀音寺參與八關齋戒,回想第一次的經歷,他們不約而同表示,最不習慣是過午不食,但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那麼今次有何感受?「Eye-opening!(大開眼界)我第一天已經答應自己要努力用功,所以我很留心聽師父的開示,靜坐亦沒有打瞌睡。(笑)法師們的分享令我學會很多,亦刺激我思考很多問題,例如生死輪迴等。」Elaine說。在旁的Magnus緊接着說︰「起初念經時都有雜念,但收攝得很快。很感恩今次可以來體驗另類生活,亦明白修行的道路很艱苦。」經常展現燦爛笑容的他們,期望將來可以有多點年輕人來參與八關齋戒。
 

 

424

醫生也應學佛
秦鴻

註冊中醫師,因為診症而認識觀成法師,後來在電台聽到法師開示,感覺歡喜,更稱讚師父是位非一般的法師。「我感受到他渴望普渡眾生的精神,而且他是位高層次的修行者,能夠把破碎的觀念綜合一體。」雖然之前一直追求佛學,但感覺比較模糊,今次的體驗令他的人生目標更清晰明確,提升修行的境界。除此之外,他認為醫學與佛學有着相似的地方,共同目標皆是希望解決人類的痛苦,所以醫生也應學佛。「要具備同體大悲心,看到別人痛苦的根源,讓痛苦觸及我的生命,才能發揮生命的價值。」他誠懇地說。

 

424

佛法啟迪下一代
庾曉敏(Amanda)

跟觀成法師相識二十多年,與家人一起來參加這次法會,當中包括她兩名子女。「佛教裏面包含了很多中國文化知識,希望下一代有更多這方面的啟迪,透過佛理的薰陶,提升他們對佛教的忠誠度,也學會應有的威儀。過程中,也希望孩子明白,有很多事情要自己面對和解決。」另外,她認為佛教徒最大的心願是可以在寺院內修行,而她亦很喜歡寺院生活,感覺特別攝心。「禪修個心要靜,在香港很難做到,加拿大這麼放鬆的環境就可以了。」她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