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宗寺舉行覺光長老圓寂追思讚頌
今年,對本地佛教徒來說,可謂悲痛的一年,多位大德如葉文意老師、嚴寬祜居士、泉慧法師及覺光會長相繼謝世,令人婉惜。他們都是終生獻身佛教的大長者,數十年來在不同的崗位宣揚正覺正慧的精神,實踐濟世利生的事業。既是指引廣大信徒轉迷為悟的良師,也是黎民老幼解困脫苦的救星,他們的離世,固然是教界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於我更感傷感。
還記得高中時期,每周到佛青當義工,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向講經法師侍奉茶水,而泉慧法師和葉文意老師就在這時認識的。那時,捧着茶杯敲門奉茶,泉慧法師總是笑瞇瞇地應對,原本膽顫心驚的心情自然也安定下來,往後幾年也有不少接觸,細節都忘了,但他的善目慈顏我仍是記憶深刻;後來在同學會聆聽葉文意老師講課,奠定了佛學的基根,獲益良多。葉老師更在我的畢業試卷親筆期許,啟導我要努力學佛,影響至深。至大學時,因擔任佛學會會長,從佛光協會認識到嚴寬祜居士。聽他訴說年輕時的弘法事蹟,油然生敬,啟發良深,往後多承支持,佛學會總算做出些許成績。
至於覺光法師,身為佛聯會會長,對我來說自然有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
2003年,學校因「沙士」而停課,我把握時機,邀約幾間院校的佛學會會友走訪全港佛寺道場。那天早上來到粉嶺觀宗寺,準備步入大殿時,得見覺光法師帶領法會,剛巧回頭看到我們幾個年輕學生,目不轉睛的打量着,我們站在殿外急忙合十行鞠躬禮,會長也就微笑點頭,合十回禮。轉過頭就遇上「阿斌」師兄(他是會長的弟子也是我們的學友),在他的引薦下,我們前往拜會覺光法師。當時,會長說:「難得難得!你們那麼年輕就關心佛教,當佛學會的會長。我看呢,將來必定會弘揚佛法的,佛教就是需要你們。」這是第一次與會長直接的接觸,雖然只有幾句說話,卻是相當震撼。
後來,因為佛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兩度出版紀念集,於是硬着頭皮,馳函邀請會長惠賜賀辭,以示勉勵,均獲俞允。而法務繁重、日理萬機的會長,之所以抽空題字,為的是親身鼓舞學子,其胸襟與慈懷,叫我等同學莫不感動。
及後,我在歷史研究所修學時,決心以「香港佛教史」為研究方向,亦先後出版若干專書。2013年,蒙中華書局賞識,興議將舊作修訂,改以《香港佛教史》為題出版。由於拙作是至今唯一較完整紀錄本地佛教發展的專書,頗具意義,遂不揣冒昧,請示會長。不久,即幸獲親筆覆函,並為新書題耑,復賜「傳承歷史,推廣文化」墨寶,其中勉勵之情,筆墨難表。而在感激欣忭、受寵若驚的同時,對會長提攜愛護青年後輩之心,由衷感佩。大德之高風,於斯盡現,而我忝沾福澤,深曉因緣之殊勝。
宵深人靜,回憶十多年來與四位大德的相遇結緣,懷緬種種,無限追思,自知惟有繼續奮發精進,才不負諸師之教誨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