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茂公在臺足跡

家宙

月前趁暑假到臺灣尋找高僧資料,得昔日學校帶路新竹參訪茂峰法師來港前在臺弘法的遺迹。

茂公原籍廣西博白,出家後到肇慶鼎湖山受戒。那時,華南僧人流行到江南參學,茂公聯同筏可、融秋、茂蕊諸師結伴雲遊,廣增見聞。隨後到寧波依照諦閑老和尚,專習天台教觀,得傳法嗣。1924年,茂公偶遇來自臺灣的善慧法師,為他開啟了在臺弘法的特別經歷。

善慧法師是臺灣基隆人,原是「齋教」(神信兼信的善堂)信徒。約1900年,福建鼓山湧泉寺的妙善法師到基隆弘法,他以閩南語講經,能直接與當地人溝通,年輕的善慧亦因此拜師皈依。妙善法師見他青俊聰慧,樂於接引,兩年後更帶他回湧泉寺剃度受戒,是禪宗鼓山二十三代法脈。善慧法師回臺後,在基隆月眉山興建靈泉寺,是將大陸禪宗法系傳到臺灣分支的第一人,對當地佛教發展影響巨遠。

那時,正值日本殖民統治,日本佛教宗派積極在臺灣布教,1907年有感善慧法師年輕有為,特邀加入日本曹洞宗派系,並邀請到日留學。後來再委任為布教師,又獲大正天皇頒賜「御金牌」等榮譽。由於善慧法師是身負大陸和日本的禪宗法系的臺灣人,無形中也擔當了溝通中、日、臺佛教關係的親善大使,經常在福建、浙江各處,延請高僧到臺灣弘法,圓瑛、太虛等大師正是座上客之一。

1924年,正在籌備「靈泉寺佛學院」的善慧法師應邀回鼓山傳戒,正好到江南物色師資,同行的榮宗法師(茂公舊同學)極力推薦,於是邀請茂公到基隆弘法,在靈泉寺專講天台宗典籍,盛況空前,在北臺灣頗起哄動。同年,留任佛學院主講,計共三年。因德學超卓,獲臺灣總督舉薦以大正天皇名義御賜「金燦五衣」,被極榮寵。

448

新竹獅頭山僅存茂公所題「同登佛境」石刻遺迹

1927年,新竹州的齋教勸化堂在獅頭山增建佛殿,禮請茂公領導住持。為引導善信回歸正道,毅然接受,大興土木。繼又發起在附近的五指山修建佛寺,欲化荒野為佛教勝地。翌年,適值諦閑老和尚七十華誕,正好回國祝壽,順應香港信徒邀請到港講經。經潘達微、張蓮覺等居士殷勤挽留,茂公決定留港弘法,後來在荃灣開闢東普陀寺。至於臺灣開善寺的法務則越洋指揮,直至1931年,殿閣落成,信徒來函催促回臺。而日本曹洞宗欲加意挽留並趁機將開善寺歸化為屬寺,特任為布教師,並贈布教袋為證,註明:「東京……別曹洞宗布教師。臺灣新竹開善寺住職釋茂峰授與。昭和六年四月二十日。大本山永平寺。」同年,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中日已啟戰事,加上日本以「皇民政策」管控佛教已趨明顯。茂公於年底赴臺主持佛像開光後,作短暫弘法便回港,從此未再踏足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