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儀 難得今生母子緣

姜珮婷
Steve Ng,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場地提供︰Spring Medical

576

最近,電視台重播劇集《真情》,一晃眼,原來這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了。劇中一人分飾兩角的張慧儀,當年一臉青澀,隻身從馬來西亞來港的她,期待着探索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十年間,成名的滋味她嘗過了,感情的挫敗更迫使她遠走他鄉,結果發現自己最大的理想是當個「好媽媽」。

十五年前,她在北京的孤兒院收養了當時只有兩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張晃維(Hanson),為了她口中的「心肝椗」,多年來不辭勞苦地悉心照料,視如己出,更獨力籌措學費和醫藥費,見到 Hanson 如今長大成人,這位慈母一臉滿足地對着我笑說︰「究竟他前世做了什麼好事,令我今世對他這麼好呢?相信我跟阿仔一定有莫大的緣分!」

有緣千里來相會,緣分就是如此奇妙。張慧儀希望未來可以再有一齣戲劇代表作,依我想,戲如人生,她與 Hanson 之間的母子情,不就是她人生最出色的代表作嗎?

 

576

 

#父母緣

「養兒方知父母恩,對於父母,
    我要懺悔,因為我的反叛令他們很頭痛。」

張慧儀的家鄉是馬來西亞怡保,聽說很多當地人從小就看無綫電視(TVB)劇集,因此大都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香港明星在當地非常受歡迎。耳濡目染之下,張慧儀從小就已經立志,長大後一定要去香港當演員。為了達成這個志願,她十三歲就開始參加選美比賽,直至 1993 年,她代表馬來西亞怡保參選國際華裔小姐,之後就簽約 TVB,順利當上演員。「為了可以來香港參選,我好努力部署,不停看新聞,幻想參選時評判會問我各式各樣的問題。結果我做到了,我是馬來西亞第一個簽約 TVB 的女藝人,而且發展得不錯,當時內心好膨脹,覺得自己好叻,吐氣揚眉。」

家中五兄弟姊妹,父母最拿她沒辦法,自言性格反叛。「我很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而且很貪玩、很喜歡去街。媽媽不太喜歡我經常去街,但很多時我只是知會她一聲,而不是徵求她的同意。(笑)現在我做了媽媽,才明白他們以前的心情,真的要愛惜父母,多陪伴他們。幸好 Hanson 不是我親生,沒有我的 DNA,他性格比較溫馴,希望 Hanson 不會學以前的我。」以前經常令父母頭痛的她,Hanson 的乖巧純真,似乎幫她彌補了這個缺口。「父母錫他錫到不得了,媽媽無論去哪裏,都會買東西給他,以前他的衫、內褲仔,全部是我阿媽買的!我好感恩,因為父母是個好好的人,我的兄弟姊妹都好錫他,Hanson 已成為我們張家的寶貝。」

 

576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臨近父親節,Hanson的學校想要一張孩子與父親的合照,於是張慧儀對Hanson說︰「我既是母親,也是父親。」然後她就貼上了鬍鬚,拍了這張照片。

 


對於生死的體會

「『生』的話,我一次便夠了!人來到這個世界就一定有痛苦,有很多牽掛,心很累。『死』就最好爽快地得到解脫,所以我覺得要多做好事,希望令自己好死一點。死後可以去極樂世界就最好,最起碼不要下地獄,我也不想再經歷輪迴。

「很多醫生對我說,像 Hanson 這樣的小朋友,不會好長命,但他卻一關一關地闖過去。他的病不能根治,有一天他真的不行時,沒手術可以再做,只能換心,但換心的風險太高了。經過2018 年的手術,過程好恐怖,我畢生難忘,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天,我會讓他有尊嚴地走,我不會考慮替他換心,因為不想他再受罪,換心比上次的手術更複雜,之後也可能排斥,為何要他受這樣的苦?如果他真的要離開,我都會接受,人始終有離開的一天,順其自然吧,我只希望不要有痛苦。」

576

 


#佛緣

「我生命中有三個朋友出家,
    第一個是何寶生,即是現在已經出家的道生法師;
    第二個是常霖法師;
    第三個是教我拉丁舞的師母。
    可能我跟出家人也有些緣分。」

來港之後,張慧儀第一齣拍的電視劇是《開心華之里》,同劇演員還有何寶生(道生法師),他亦是接引張慧儀學習佛法的第一人。「他是我來香港之後第一批認識的人,大家很投契,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好玩得,後來見他開始吃長素,見到他行為的轉變,態度好認真,不再說輕佻的話。後來他出家了,我遇到人生的問題或挫折都會請教他。我很敬佩他,他跟佛教的緣分這麼深。記得他出家時,我對他媽媽說︰『他出家,對你們屋企是很大的福氣!』」

小時候在馬來西亞接觸佛教的契機,是因為家中供奉了觀音像,飲食方面,自言很嘴饞的她,從出生到現在都從未吃過牛、羊,而且一吃就會嘔。「初來香港時,去茶餐廳飲羅宋湯,一飲我就知道不行!我亦從來不會煮牛肉給 Hanson 食,屋企都不會買。雖然我暫時未做到吃全素,但我堅持只吃三淨肉〔註〕,那些活生生或者奇奇怪怪的,我都不會吃。」但說到真正與佛法結緣,則是從香港起始。「第一次去佛堂,是道生法師帶我去的,《心經》也是他教我念的,之後就開始看佛書,慢慢了解。我很喜歡看那些因果報應的故事,例如《了凡四訓》,我可以一日就看完。明白了佛理之後,你自然不會去做一些不好的事。另外,我很喜歡聽梵文〈大悲咒〉,以前晚上睡覺時,也會播着,以前我識唱的,不過自從照顧 Hanson後,生活很忙碌,就放下了一段日子。所以是道生法師把菩提種子種在我心田,種子已發芽,只是未長成一棵大樹。但對我認識佛學、待人處事有很大影響,令我的性格有所改變。」

有段時間,張慧儀求法若渴,經常看佛書,但她謙稱自己沒什麼慧根,對於深奧的經文,未必看得懂,但佛經故事總是令她覺得很震撼、很吸引,發現原來佛法是個寶藏,能帶給我們智慧。「聽經聞法就是令我們開智慧,佛教不是迷信,這些智慧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中。例如『忍』也是一種智慧,以前後生時我有很多稜角,說話很直,很容易跟人有衝突,現在心態不同了,沒以前那麼執着,工作上遇到不如意,即使錯在對方,我沒必要正面跟他衝突,可以換個方式跟他說,視他為來修煉我的人。以前我會當面令對方難堪,當然可以逞一時之快,但何必種下惡果?跟別人結下惡緣,是自己給自己的障礙。我寧願跟人結個善緣,這是佛法對我的其中一個影響,讓我知道做人要謙卑,我也是這樣教 Hanson 的。」
 

註    包括眼不見殺、耳不聞殺和不疑殺;就是沒有看到、聽到,或沒有為我而殺的嫌疑,意即不是為了給我吃而故意殺的。

576    576

 

#母子緣

「我相信緣,我們一生中所遇到的人、
    遇到的事……都是一個『緣』字。」

張慧儀與養子 Hanson 的緣分始於 2007 年,當時她經歷感情挫敗,被未婚夫毆打受傷,她毅然放下香港的事業,隻身到北京生活,希望可以忘記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正值人生低潮期的她,在北京和平之家孤兒院做義工時,遇上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Hanson。「當時他只有兩歲多,很可愛,離遠見到我就跑過來,叫我做『媽媽』,我就知我一定要抱他回家。其實這件事不是我計劃之內的,事前我完全沒想過要領養小朋友,而且原本已經有另一個美國家庭申請領養他,所以起初 Hanson 只是寄養在我家八個月,之後就會去美國,但很奇怪……不知哪來的感應,我有預感那美國家庭會放棄領養,結果真的應驗!可能是阿仔的身體狀況嚇怕了他們,真的放棄了,於是我就入紙申請。」

佛教說「眾緣和合」,在各方因緣成就下,Hanson 就做了張慧儀的兒子,而她的人生也從此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因為 Hanson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且病情非輕,所以從小已經要做手術,經常出入醫院,為了供書教學以及應付醫療開支,張慧儀憑一己之力,努力賺錢養家。「我帶着他穿州過省搵食,帶他看醫生,自己不捨得用錢,所有錢都用在他身上。」除了金錢上的付出,為人母親的,都希望衣食住行各方面可以照顧妥貼,還有就是那無時無刻的牽掛。兩歲時的 Hanson 不懂說話,張慧儀逐個字去教,花了八年時間,Hanson 懂得說兩文三語;從小至大,家中沒有請工人,Hanson 吃的每頓飯都是她親手煮的,現在快十八歲的 Hanson 在她悉心照料下,已經會主動幫手做家務。「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他小時候不懂表達,我一時驚他太飽,一時又驚他餓;在北京生活,室外怕他凍,室內又怕他會太熱,睡覺會出冷汗。如果他不舒服,我會好緊張,食不下嚥,睡不着。他性格很單純,又怕他將來在社會被人騙……」

眼看這位「超級媽媽」把所有擔子都往自己身上扛,旁人總是替她擔憂,壓力會太大嗎?但張慧儀每次說到 Hanson 的時候,總是一臉滿足,有時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她如此無怨無悔地付出?「人是需要去愛人的,愛與被愛都非常重要,而我是一個奉獻型的人,能夠去愛別人,我覺得好開心。我遇到他,可以投放自己的愛,我覺得好幸福。帶着他穿州過省搵食的確好艱辛,但有種破釜沉舟的滿足感,我好多謝他。很多人說我為Hanson 怎樣付出,但其實他帶給我很多,令我看到自己不可能的一面。很多人問我有無想過放棄,當時根本無時間去想,所以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視乎你做不做,結果未必如想像中那般,但只要肯去做,一定可以跨越難關。」

與 Hanson 相處了十五個年頭,問到張慧儀,她如何形容與 Hanson 的這段母子緣呢?她坦言,在佛教的認知裏,兒女有的是來報恩,有的是來討債,她認為今生要來的終歸要來,要還的終歸要還。「我覺得我是要還給他的,要還就還,但我是抱着一顆歡喜心。有時我問阿仔,如果有下世,我們會再相遇嗎?我估我今世會結婚的成數好低,下世他就做我老公啦!用他一生來照顧我,他搵錢,我使錢!(笑)」

以前看張慧儀的戲,總覺得她舉手投足都風情萬種,以為她是個不願意定下來的人,沒想到她會如此享受當媽媽的感覺,為了兒子,願意過平淡的生活。現在的她,閒時會與 Hanson 手牽手去逛街,偶爾在她的社交網站,也會看到兩母子一起下廚的片段。「『人不可以貌相』,雖然我以前予人的印象不太好,又貪玩。有了 Hanson 後,我完全不想出去玩,我只想照顧他,想跟他在一起。也可能因為我經歷了人生的不如意,變得成熟了。我真心認為如果你仍然未定性、好貪玩,就不要生小朋友,因為有了小朋友後,你需要把所有時間奉獻給他,以他為先。如果你仍想去玩,就會好痛苦,內心有怨氣的話,對小朋友、對家庭都不好。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善緣,讓我先接觸了佛學,有了心理基礎,然後再讓我遇到Hanson。」說這番話的時候,我看得出,張慧儀剛強的外表下,有一顆溫柔的慈母心。
 

576

 

#姻緣

「佛教令我想通了男女之間的感情,以前尋尋覓覓,兜兜轉轉,
    覺得一定要找個人,現在我不會這樣想,
    我不抗拒,但一切隨緣。」

張慧儀在訪問中多次強調,她是個很需要愛和被愛的人,年輕時,她談過幾次戀愛,有圈中人,也有圈外人,轟轟烈烈,卻無疾而終。有一次,差點走進婚姻的殿堂,沒料到,卻是刻骨銘心的傷害。剛踏入知命之年,她如此總結自己的感情路︰「佛教令我明白人是有習氣的,而我的習氣是喜歡看靚的東西、喜歡靚仔,我家姐說,我今世就敗在靚仔手上!(笑)我承認的,當初我留意到 Hanson,都是因為他很可愛、很吸引我。我敢講自己是一個好媽媽,但不敢講我是個好老婆,我都是一個難頂的人。(笑)」她坦言,父母經常催促她要找個伴照顧自己,但她總是給父母吃閉門羹。「找個伴?我找到啦,就是我個仔!(笑)我是個靠自己的人,我對媽媽說,找個伴之後,一定是他照顧我?說不定是我照顧他啊!如果遇到一個很適合的人,可以分擔、傾訴生活上的喜怒哀樂,這樣很好,但遇不到也沒關係,不會強求,要發生的事自然會發生,要遇到的人自然會遇到。大前提是他一定要接受 Hanson,否則我不會考慮。兩個人一起生活,最重要是相處得舒服、自在。」

張慧儀形容她的人生就如一個劇本,經歷過很多高低起跌,愛情的虛無,令她深深體會到事情的無常變化,並非我們可以掌控。我問她,如果現在要向上天許願,她的願望會是什麼?「愛情一定是排最後!我會祈求我的事業,因為我對演藝事業仍然有熱誠,希望可以遇到一個適合我的角色,將來不再演戲,都可以有這個代表作;也希望可以在慈善公益事業上做更多的事;希望 Hanson 身體健康、懂事;父母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如果有一天真的要離開,希望他們可以好走,不要受苦。」

把愛情排在人生最後的位置,並非放棄,而是她已看得通透,希望把小愛變大愛,擴闊真愛的定義。「什麼叫真愛?真愛是超越血緣、超越國籍、無條件的,而且是很自然的,不是強迫。男女之間的真愛我享受不了,但我有另一種真愛,所以好多謝 Hanson。當然我們生活中也會有吵架,但我都會經常抱他、錫他,有時會摸着他的頭說︰『你真是阿媽的心肝仔、乖仔』。感恩今生遇到他,他就是我的真愛。」

 

#善業緣

「做慈善都要講福氣,
    我不知自己有沒有這個福氣,
    所以我希望盡力多做好事,
    多積福,
    令自己有福氣和因緣去做這件事。」

幾年前,除了演員外,張慧儀多了一個身份,她當上兒童心臟基金會籌委會主席,義務幫機構籌款、宣傳,緣起也是因為 Hanson。2018 年,Hanson 接受了一次大型心臟手術,過程不太理想,看着愛兒全身插滿喉管,張慧儀心如刀割。Hanson 在深切治療病房住了一段時間,當時她覺得很無助。「我日日跪、日日拜,觀音、佛祖、上帝……只要 Hanson 可以平安無事,要我做什麼都願意!我見到跟 Hanson 同期接受手術的小朋友,他們有些手術不太理想,從此整個人生軌跡改變了。Hanson 本來可能都是這樣,但奇蹟地,他康復了。我答應過自己要做好事,要無條件幫人,結果阿仔真的康復了,所以我好想努力去做慈善。」

人生下半場,張慧儀希望有因緣興建一間孤兒院,幫助被遺棄的小朋友,讓他們都可以如 Hanson 一樣,能夠感受被愛的滋味,彌補人生的缺憾。「我覺得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一個使命。Hanson 的出現,可能就是教育我這件事。小朋友好可愛,沒人要的小朋友好慘,我領養了 Hanson 後,發現孤兒嚴重缺乏安全感。如果將來真的有因緣和福氣建孤兒院,我和 Hanson 就可以在裏面服務。」訪問尾聲,她許下了這樣一個善願。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讓張慧儀學會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成就了她和兒子的幸福,也療癒了彼此。

576   576

張慧儀經常出席兒童心臟基金會的宣傳活動,又到醫院探訪,希望為機構籌款,並呼籲大眾關注兒童心臟病。

 


後記
是次訪問,從過去談到未來,張慧儀都惦記着 Hanson。十五年相處點滴,豈是兩小時能夠道盡。訪問結束後,張慧儀告訴我們,原來 Hanson 早已在外等候了。想到兩歲時的他,全身發紫,在生死邊緣徘徊,此刻看着眼前的他,禮貌地跟我們打招呼,然後戴着耳機聽音樂,跟一般的年輕人無異,內心竟有一絲感動。我從他的眼中,彷彿看到了張慧儀的笑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