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五波,本地中醫藥企業——德善堂,隨即聯合本地六家慈善機構,向有需要人士派發五千份抗疫藥包,並向公眾分享抗疫藥方。集團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琛說:希望未來中醫能融入主流的公共醫療架構,而不是提供零碎式服務。因學佛而決意行醫,管理集團運作的繁忙工作之際,張琛堅持每周診症,她說:「門診是我的道場。」
張琛亮麗,大氣婉約,訪問時,她的神采和慧心妙語,令當日陰暗的天氣似乎也晴朗起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三月初訪問之時,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作為德善堂的領航者,張琛時刻關注着疫情的動向。農曆新年期間,本地感染個案每日過百宗,張琛說一直在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中醫素有贈醫施藥的傳統,二月十一日德善堂提出這個構思,數日後(二月十六日)便聯合東華三院、保良局、仁濟醫院、九龍樂善堂、北河同行及榕光社等六個慈善團體召開記者會,宣布派發五千份抗疫藥包,免費轉贈予在家確診者及未能送院接受治療的弱勢社群。她更帶領集團的中醫師與「北河同行」深水埗明哥派中藥包予露宿者。
推動高質素中醫藥
張琛於 2000 年創辦德善堂,一家前店後居的小診所,至今成為香港最大,擁有三百名員工團隊的中醫集團。願大力大,她計劃下一步,2025 年在大灣區開設中醫院,以中醫藥為主,輔以西醫技術,給予病患者全面的治療。「希望把高質素的中醫藥帶給社會。」她稱:「我覺得有人的地方便應該有中藥。既然上天給我這個能力、天份,我覺得我有責任將中醫藥向前推動,以幫到更多人。如果菩薩加持,要我做多些普度眾生的工作,我會盡一生之力走下去。」
回望二十多年來,由學醫、從醫到建立中醫藥集團,張琛總結是由「佛緣」連結到「醫緣」,而發願「廣結善緣」。中學畢業後,她做過銷售和文員工作,人生沒有目標。二十四歲時遇到指引她人生方向的趙居士,居士知道她家族有中醫淵源,察覺她具有學習中醫的天賦,鼓勵她學醫。「德善堂」的「德善」二字,亦是居士所贈,提醒她要有「醫德」和「行善」。
張琛說,相信自己是與佛有緣。在首次到佛堂自然覺得清淨,並決定持素至今。學佛前覺得自己的生命「好似浮萍」,面對不知何去何從的迷惘和失落。有一次打坐時,她跟菩薩說:「我沒什麼祈求,只希望菩薩賦予我智慧。」張琛說,菩薩已經回應了這個祈求:「學佛後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到人間走一轉是為了什麼 —— 能夠幫到別人,就是生命的存在價值。」
半工讀中醫學位課程,張琛對於中藥的記性極佳,也許是傳承於母系祖上韓半池。韓為百多年前清末名醫,師承光緒皇帝御醫陳蓮舫,次子韓鳳九同為中醫,父子於江浙一帶享負盛名。憑藉天賦和拼搏,年輕的張琛於 2000 年創辦德善醫療集團。
診症契合佛菩薩精神
因「佛緣」,張琛走上了學醫的道路。還未畢業,她已為朋友「看症」,因見效而吸引很多人來求診,其中包括明星、名人,從而吸引更多人慕名而來。她謙稱,並非自己醫術特別高明,而是有「醫緣」。
很多病人來到張琛的診所,會先和她擁抱。「醫生無法醫治所有的病,但起碼我要讓病人看到我時感到寬慰。」張琛說,藥師佛於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令諸眾生所願皆遂,尤願眾生諸根圓具,疾病消除,解脫厄難。作為醫者,應有藥師佛憐憫蒼生的胸懷。
德善醫療集團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張琛日理萬機,但她堅持逢周一、周五應診。經營企業需要幹勁和魄力,張琛更珍惜門診的時光。「門診是我精進修行的道場。」張琛說,門診是修習「無畏布施」的機會,亦是她深刻體會佛法的「道場」。
在門診,看到病者苦,會提醒自己擁有的幸福。張琛說,少時窮困,住「劏房」,寄住他人家,自幼心中有苦楚。學佛後,知道苦是常態。二十多年來在門診見到形形色色,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有億萬身家的,有領取綜援人士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煩惱。她說,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在門診時體會更深刻。「明白了,就懂得放下執念,放鬆自己。修行是為了離苦得樂。每個人有業障,需要自己去承擔和面對。」「面對困苦,有些人在苦中沉淪,有些人以煩惱為菩提,開發智慧。我們能夠選擇。」
派贈中藥包抗疫
張琛說,這次派發的藥包是因應香港人體質,結合古方與國家用藥,研發出的「銀翹抗炎方」及「清肺解毒方」。作為臨床中醫,張琛會為確診者線上診症,亦有為康復確診者診症。她認為患者即使康復後,亦非無後遺症,部分患者會缺氧、或肺部受損,即使一年仍未完全康復,會出現「長新冠」的徵狀。她指,或因病毒於致病後毒素未清,再經循環系統去到全身,部分人更因此肺功能下降,所以不應隨便食用成藥。
張醫師指出:中醫藥有數千年抗疫歷史,內地自疫情爆發,已定下「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的戰略,全國確診個案中,使用中藥高達91.5%,挽救無數生命。可惜在香港,數千名中醫未能全面參與抗疫。
「香港經歷大疫情,看到人間有愛,但亦有無助感。」張醫師表示,中醫能在抗疫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可惜在香港未納入主流,只能提供零碎的服務。「中醫為什麼在香港普及得這麼慢?我想,我們唯有發奮自強。」
以佛法對應疫情困難
疫情期間,德善堂門診被迫取消,每個月損失達七位數字。企業的創立和經營,必然經歷重重磨難。「面對錢銀的瓜葛,容易有憎恨心,多年學佛令我容易看得開。」張琛稱:「學佛不是要迴避工作壓力,而是去面對和處理問題。修行得般若,讓我懂得如何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訪談之間,看得到張琛對佛法的深入體會。問她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修行,她慨嘆:「如果不需要日理萬機,如果能夠更清淨,修行應能更成功。」言語之間聽得到絲絲的遺憾。
她稱,多年來在睡前打坐,念《心經》,並修習耳根圓通法門攝心。面對社會紛亂,兩年前開始抄寫《金剛經》。每次抄寫,開始時都會發現自己心思紛亂,然後逐步心安定,張琛說:「抄寫《金剛經》幫助我清理腦裏的雜音,令我保持清淨的心,不被聲色牽引。」
「門診是道場」,在德善堂,張琛和同事以毛筆寫藥方,在工作中修行,她也推動同事一起抄《心經》,藉以靜心。她說,有時會和病者分享抄經的好處,並送上毛筆。曾經有病人遭受坐骨神經痛煎熬,張琛建議她抄經,結果病人告知沒有那麼痛了。她說:「佛法玄妙,體驗過才知道,奧妙不可言喻。」
作為醫者,亦更能體會人生無常。「我今年四十八歲,不知餘生還有多少年,最大的心願是在人世間做些有意義的事。」面對疫情、戰爭、世間紛亂,張琛說:「願自己有佛法般若,在熱惱的人間保持清涼,散發蓮花幽香。」
張琛的診所裏有一座白瓷觀音像,就在她的座椅背後。她身穿白衣,微笑着聆聽求診者。身後是觀音像……清淨,猶如白蓮花散發清香。
德善堂 中醫抗疫藥方
【 銀翹抗炎方 】 適用於無症預防及輕症感染者
成份
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桑葉10克、荊芥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黃芩12克、柴胡10克、天花粉10克、石膏15克、板藍根15克、黄芪10克、七葉一枝花10克、藿香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自加生薑5片、薄荷4.5克(最後才放)煲法
• 六碗水大火煲三十分鐘後轉中火煲成一碗,倒出備用,保留藥渣;
• 再加入五碗水,以大火煲三十分鐘後轉中火煲成一碗,倒出,與第一輪的湯水混合後即可。
【 清肺解毒方 】適合發熱、咳嗽、黃痰、咽喉痛症狀較重者服用
成份
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魚腥草15克、蛇舌草20克、炙麻黃8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黃芩12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天花粉10克、石膏15克、板藍根15克、黄芪10克、七葉一枝花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薄荷4.5克(最後才放)煲法
• 六碗水大火煲三十分鐘後轉中火煲成一碗,倒出備用,保留藥渣;
• 再加入五碗水,以大火煲三十分鐘後轉中火煲成一碗,倒出,與第一輪的湯水混合後即可。
資料參考德善堂網頁:www.dstcm.com
註:中藥使用會因不同體質而有異,如有任何疑問,最好先請教專業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