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葉文意老師

家宙

「發願要講經至最後一分鐘」是葉文意老師的悲願,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葉文意老師師承羅時憲教授,於佛學有深厚之見解和修為。老師與教育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在世俗教育方面,她曾任教小學,當過校長,後來深水埗的覺光書院成立,獲邀為校長,轉教中學,依舊育人無數;於宗教方面,致力宣講佛法,接引大眾認識佛教的慈悲精神。當中有幾項弘法事業最堪追憶:

一. 編撰《佛學課本》:1962,因三輪佛學社開辦「佛學星期班」,由梁隱盦校長和葉老師編撰《佛學十八講》,是本港首本佛學課教材,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翌年,鑒於佛教學校雖有佛學科,卻無統一教材,於是另編《佛學課本》,一套12本,供應教學使用。

二. 創立佛學班同學會:1973年,三輪、世佛、法相三學會畢業的同學,組成佛學班同學會,並定期開設佛學課和經論講座,由葉老師任顧問導師,並一直授課,未曾間斷。至80年代,葉老師接任學會主席,更乘時擴充規模。

三. 主持《空中結緣》:1981年,葉老師獲香港電台邀請主持佛學節目──《空中結緣》,透過大氣電波傳播佛法。自啟播以來,風雨無改,至今已維持三十多年,演播逾1,600集。此外,又以《空中結緣》名義參加「公益金百萬行」,號召社會大眾關心社會,參與公益,以行動改變世俗人視佛教為出世的形象。

四. 研究香港佛教史:70年代初,葉老師在珠海書院深造,隨羅香林教授研習歷史,以《香港早期之佛教發展──晚清至1937》為畢業論文,親身考察大小道場,訪問抄寫,最終編成論文,是首份以「香港佛教史」為題的學術專著,同時也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料,極具參考價值。

葉老師畢生以淺白而生動的語言教授佛學,宣揚佛教精神。晚年即使受腳患影響,依然堅持講經,她的慈悲、毅力與堅持,令人悠然生起敬意。

而本人與老師亦頗有因緣。還記得最初學佛時,在佛青的初基班認識到葉文意老師的大名。第一次聽她的講座,被那句「佛陀走在潮流的尖端」所懾服,啟發我進修佛學的決心。隨後在佛學班同學會聆聽她的教導,得以奠定佛學根基,那時我還是個中學生。

後來,我在珠海學院修讀歷史研究所,蕭師國健教授鼓勵以「香港佛教史」為研究方向,並指出葉老師曾在本所研究戰前的香港佛教史,事過三十年正好接續其後,以填補本地佛教史的空白。事聞於黃燕雯主席,她督促我除了繼承老師的歷史研究,更應「接棒」講經弘法的事業,又指老師一生講經,肩擔重任,勇往直前,作為年輕的一代更無退縮之理。可以說,本人研究佛教歷史,以至任職佛教機構十餘年,正是受葉老師的啟蒙和感召,對於她的往生,別有一番感慨。

葉老師終生誨人不倦,2010年,榮獲特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證明老師的功德,於俗於教,貢獻良深。

學生們與果通法師、葉文意老師( 前排右四 )茶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