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蓮覺苑的緣起

家宙

民初時期,本地寺院多在郊區,港島僅有零星居士組織和庵堂。到二十年代,開始有居士發起弘法,其中一位就是張蓮覺居士。

張蓮覺(1875-1938),本名靜蓉,本地人。自小皈信佛法,夙植善根,佛緣深厚。21歲嫁予何東爵士作「平妻」,憑藉夫家地位與名望,致力慈善及弘法,是本地都市佛教的重要推動者。

1922年,東涌的定佛尼師首度舉辦公開念佛法會,讓市民體驗念佛之殊勝。法會禮邀上海妙善和尚主法,全部開資由張蓮覺、黎乙真、潘達微等居士合力支持。這是蓮覺居士在港資辦佛法事業的起點。

1924年,日本真言宗大僧正權田雷斧來華弘法,張蓮覺、林楞真等居士,深知失傳多年的密法再現中土,意義非凡,特別迎請大僧正來港,在家中開壇作私人灌頂,受法者包括了後來創辦真言宗居士林的黎乙真居士,可知這次法會實在是本地東密發展的重大契機。

佛教以外,也關注學童的前途,尤其當時的社會並未顧及女子教育,女童欠缺謀生技能,前途坎坷,有見及此,蓮覺居士在1930年自資在灣仔波斯富街及澳門龍嵩街開辦義學,收容適齡女子就學。兩年後,又借用屯門青山海雲蘭若成立青山佛學研究社,禮請靄亭法師來港任教,志在向女子灌輸佛理,同時培養弘法人材。凡此種種舉措,在當時的社會可謂極之前衛,也反映蓮覺居士的胸襟、遠見、學識和魄力,實在令人嘆服。

為了照顧更多貧苦女子,讓她們能同時接受世俗教育和佛法薰陶,蓮覺居士發廣大願心,決意在港島營辦一所專責教育事業的新式道場。

1931年,適值蓮覺居士與何東爵士結婚三十五周年紀念,因而得到爵士贈送十萬元,襄助完成心願。資金既就,蓮覺居士即着手籌劃,未幾以一萬七千餘元購得跑馬地山光道,共一萬二千呎土地。繼之規劃興建殿閣,經數年籌備,於1935年農曆4月15日,落成開光。殿閣既成,有感何爵士與蓮覺居士出力最巨,特以兩人名字命名,合稱「東蓮」。寺務方面,定為十方女眾叢林,以修持佛法為職志;在教育方面,將原來在青山舉辦的佛學研究班和波斯富街義學合併,由蓮覺居士自任苑長,靄亭法師任教務主任,正式開展八十年的弘法事業。

東蓮覺苑是港島首間佛寺,也是少有公開弘法的家族佛堂,自成立以來,即為本地佛教的重鎮,除接待高僧大德,弘法講經外,亦是佛教仝寅聚會議事的主要場所,其貢獻相當巨大。

410

1935年東蓮覺苑落成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