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卓燕 給人生一場自由行

571
范夏娃
Steve Ng,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531

梅卓燕簡介

梅卓燕為國際著名舞蹈家及編舞家,被譽為香港「舞蹈大使」。1981年加入香港舞蹈團為首席舞者,1990年成為獨立舞蹈工作者,曾獲亞洲文化協會資助赴紐約學習,接觸即興及後現代舞蹈技巧,並獲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營。回港後為香港舞蹈團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編舞。近年梅氏以獨舞家身份應邀赴比利時、里斯本、倫敦、柏林、巴黎、紐約等城市藝術節表演獨舞創作。

梅氏1998年應邀參與翩娜‧包殊伍珀塔爾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廿五周年紀念節演出,翌年參與翩娜‧包殊舞團的《春之祭》演出。曾多次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香港舞蹈年獎」,表揚她在海外作為香港文化大使的貢獻。2001年並獲慧妍雅集選為「傑出女士」;2005年獲《旭茉JESSICA》雜誌選為2005十大成功女性;200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2012年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傑出成就獎,表揚梅氏對香港舞蹈發展的貢獻;2013年獲選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範疇民選代表,及出任舞蹈小組主席,並於2016年成功連任。
 

 

 531

2019年9月,由《温暖人間》主辦的「SOUL TIME回歸心靈音樂會」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梅卓燕現場帶來一段獨舞,十分精彩。

 


你好,我是小梅

九月份由《溫暖人間》主辦的「SOUL TIME 回歸心靈音樂會」上,梅卓燕一身素衣,帶來一段頗具禪意的獨舞。當時台上正在演唱崑曲《心經》,她緩步走入觀眾視線,開始將一卷金色布匹圍繞舞台鋪開。她與歌者鄧宛霞一黑一白,一動一靜,仿如一幅流動的八卦圖,讓人印象深刻。音樂停止時,布也剛好形成一個圓,歌者隨即離場,她則巧妙地將兩個節目無縫銜接,開始隨着聚光燈舒展身體,把觀眾帶入她的舞蹈世界……

再見面即是採訪。我約她在金鐘香港公園的樂茶軒一聚,那裏環境優美,茶也好喝,適合聊天。到了約定日,她特意挑了件白色荷葉袖上衣赴約,一頭利落的短髮,背着布包,樸素中帶了幾分俏皮。離開鎂光燈的梅卓燕,少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活潑,聲音很清澈,無論講到什麼,語氣中似乎都帶着笑意。見她入座許久,遲遲未決定喝什麼茶,開口詢問,才知她原來喝茶會睡不着,卻又怕說了讓我們為難,足見她性格裏的溫柔。

 

她,是香港第一代專業舞者

熟悉梅卓燕的人,都喜歡叫她「小梅」。我覺得這個暱稱很可愛,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因為從前舞蹈團裏有兩個名字裏都有「梅」字的女生,為了區分,就按年齡大小來稱呼。「我是香港第一代專業舞者,小時候香港還沒有專業舞團,直到1979 年和 1981 年,先後成立了香港芭蕾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舞蹈團三大團體,我才決定去報考舞蹈員試試看。當時也沒想過,自己日後真的會以舞蹈為職業。」梅卓燕說。  

七十年代末的香港,正是TVB伴舞文化盛行的年代。當時坊間僅有的舞蹈課,由許多從內地來港的印尼華僑教授,他們租用同鄉會會址開辦私人課堂,梅卓燕的舞蹈啟蒙,就是從福建同鄉會的中國舞蹈班開始的。「很多人問我學舞蹈的契機是什麼?其實我只是想穿漂亮的古裝裙子,覺得特別美。」她笑着說。梅卓燕還記得自己去香港舞蹈團面試當天,三百多人競爭二十多個名額,考生中有公務員、白領、學生,也有像她一樣對未來略感無措的社會新鮮人。「考試項目為基本功,參加者需要跳一段獨舞作品,可以是自己編的,也可以是模仿。但那次我只進了備選名單,最後能入圍,得益於有人放棄了名額。」她說。

當時的香港舞蹈團屬於市政局管轄,全職舞蹈員的待遇不錯,每年還有加薪,並不是我們想象中「搞藝術沒飯吃」的刻板印象。當時正面臨升學問題的梅卓燕動了心,膽粗粗詢問母親意見,母親雖然擔憂,但還是答應給她兩年時間試試看。「我入行時,香港人還沒有專業舞者這個概念,大家看得最多的就是 TVB伴舞,以及舞廳和夜總會的舞蹈。所以那時我媽媽經常被親戚責罵,說為什麼讓女兒去做舞女?媽媽就不厭其煩地逐個解釋。也有很多人問我,跳舞頂多跳到三十歲就差不多了,之後的路你打算怎麼走?我說真的沒想太多,只是覺得我喜歡跳舞, just do it。」梅卓燕說。

在香港舞蹈團一待就是十年,從自己跳到幫別人編舞,從默默無聞到小有名氣,從香港限定到衝出國際,梅卓燕奮力走過了天真爛漫的「二十代」,選擇在三十歲那年離開舞團,成為了香港第一位自由職業舞者。「我很早就已經履行『活在當下』這句話了。如今很多年輕舞者對職業前景感到焦慮,問我意見,我總是回答,每件事的形成有內因,也有外因,但始終內因比較重要。當時決定走這條路時我問自己,你是不是很喜歡跳舞?你是不是非做不可?是,那就去吧。你喜歡一樣東西,那就全力去做好,不要有二心。」

531  531

531   531

梅氏曾是香港舞蹈團舞者,舞台經驗豐富。比利時媒體《晚報》曾如此評價梅卓燕:「當你看見她以繞指柔般的身姿翩然劃過空間,你會感到她是優雅的化身。」

 

走出香港,擁抱更大的世界

水瓶座的梅卓燕,天生熱愛自由,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成為自由舞者後,她背起行囊,隻身前往美國進修,學習現代舞及即興舞。紐約的學習帶給她很多衝擊,一下子從中國舞的循規蹈矩中跳出,既新鮮又有些不知所措。如何理解藝術理念?如何欣賞藝術?怎麼看待肢體語言?那些從前以為自己很了解的答案被一次次推翻,讓她發現世界的廣闊與多樣性,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成為自由舞者後發現,很多人會因為你的表演,來認識你背後的文化。你會突然有一種很強烈的身份意識。以前在舞團也會學很多新知識,可那時你只覺得,噢,那就是一項新技能,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可當你離鄉別井獨自創作時,你遇到的全是不同背景的人,大家對你和你所在的文化感到好奇,你才意識到自己的文化是怎樣的,自己的身份是怎樣的。」梅卓燕說。

留學海外的日子並不總是溫暖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她只能靠在香港存下的積蓄小心地過日子。最大的開銷,永遠留給學習和舞蹈,生活上就簡單一點,吃少一點沒關係。所幸梅卓燕從來不是虛榮的人,也是在這段日子裏,她意識到,人生並沒有統一的時間表,生活方式千千萬,也並不是賺到很多錢、嫁個好老公才是人生贏家。「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而這世界給你的選項也有很多。只不過,當你選好後,你就要為自己的選項負責,承擔它的好與不好。有時候東西、人、經驗或風景就是一期一會,轉瞬即逝。走着走着到了一座山,誰知翻過去發現是一片開闊的平原,一束很美的花,可遇不可求。」

「你開始學習如何規劃時間,自我管理,既不能被擔憂與害怕吞沒,也不可以只顧着為生活奔波,這樣很容易忘記初心。求學的那段時間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積累了很好的人生訓練,所以後來我學佛後更加懂得,一個人的經歷,無論好壞都不重要,因為它本身已是很寶貴的財富。」梅卓燕如是說。

531

2013 年《生死蕭紅》劇照

 

五十知天命,與佛結緣

九十年代在馬來西亞的一家茶館裏,正在上演一段精彩的中國舞,那是梅卓燕第一次以個人身份在海外表演。一位年輕的法師坐在觀眾席上慢慢品茶,演出結束後,主辦方介紹兩人認識,法師送了梅卓燕幾卷講經卡帶,她把它們帶回香港,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找出來,誰料沒聽幾句便淚如雨下,把她自己也嚇了一跳。「但當時哭完就過去了,從沒想過自己與佛有緣。後來去美國學習,第一次接觸禪修和瑜伽,老師是位深受佛法影響的白人,他曾說,世事無常,每一次跳舞都是一期一會。我便深深記住這句話。回港後受朋友邢亮的影響,跟着他去聽宗薩欽哲仁波切的現場開示,覺得深受啟發,皈依時我五十多歲。」梅卓燕說。而那位給了她內心最初啟蒙的法師,在 2016 年的一場對談中,兩人再次相遇。時隔廿多年後,梅卓燕終於記起,法師的上下為繼程,如今早已成為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對梅卓燕來說,學佛後的改變更多是在心態上。從前那個得失心重,給自己定下許多目標的舞者蛻變了,品嘗到放鬆和舒展的喜悅,卸下了思想上的包袱,不再在意別人的評價,反而收獲了更多好評。不久前她重跳自己二十六歲時編的第一個作品《遊園驚夢》,靈感和內容來自白先勇的同名短篇小說。時隔三十四年,當年曾有幸在場的觀眾告訴她,自己更喜歡如今這個版本,青春雖已消逝,可經歷歲月打磨後的梅卓燕更加自在,更加歡喜,也更加動人,跳出了他們心中的藍田玉。

「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跳舞,無論去到多少歲,這是我最近的一個決定。」梅卓燕突然發話。「雖然我仍有許多東西會擔憂,但只要清楚地面對問題,將最自然的東西呈現出來,結果往往會有驚喜。」她說。我問她,如果生命中只能選兩樣東西陪伴你,你選什麼?她停頓了幾秒回答說,佛法與藝術。「我希望用我自己的藝術視角及資歷,為佛教做點事。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藝術,人人都應該跳舞,因為舞蹈也好,藝術也好,對人生都是很好的調劑品。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有的人喜愛靜坐,有的人則討厭,那為何不從舞蹈入手呢?例如動禪就是很好的模式。」梅卓燕說。

從舞者到編舞家,角色上的轉變也帶給梅卓燕新的思考。跳舞講究肢體協調,而編舞則更注重前期的溝通與構思,特別當一場演出中不止一位編舞家時,情況的複雜性仿如一個小社會的縮影。「曾經試過六位編舞家一起合作,彼此互相不認識,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開會討論,常常出現意見針鋒相對的情況,觀點和角度完全不同。但大家不會因客氣和面子去遷就對方,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也不會升起情緒對號入座。過程中你學會了聆聽各種聲音,這就是佛法的practice,平等對待所有人和事。你要不斷問自己,我的發心和動機是什麼?不可以有私心,要很正氣。當你的發心是平等和接納時,很多事便可以解決,出路即會出現。」梅卓燕如是說。
 

531

 

自在人生,灑脫飛翔

服務員端上一籠熱氣騰騰的素蒸餃,我夾起一個放進梅卓燕的碗裏,她正熱切地談論着童年往事,並未察覺。她熱愛下廚,有一次焗飯時突然發現包裹的錫紙很美,她立刻到超市買來九大卷,找設計師朋友造出一個舞台,她身處其中,燈光一打,像極了一顆璀璨鑽石,絢麗奪目。儘管那次演出叫好又叫座,她卻因意識到環保問題,不願再做。她的家在九龍城,如果碰巧周末不用教課,她喜歡到社區裏走走,捕捉人文風貌作為創作靈感。家裏收養的四隻流浪貓很乖巧,都是她從不同的街頭巷尾撿回來的,二十多年來,她依然維持着定期投餵流浪貓的習慣。

十四歲跟隨母親從廣州移居香港,梅卓燕從一個英文字都不會,到完成香港演藝學院的學業,一路走來,困難與煎熬總少不了。問她不開心時會否壓抑自己?她搖搖頭道:「悲傷的時候就盡情悲傷,我不會給自己設置時間限制,因為事情的發生本身就有時限,你哭到盡頭,突然有一天就會覺得夠了,然後你會自癒。倘若你讓那些鬱悶的東西停留在心底,它會不斷跑出來,一次次騷擾你。所以唯一方法就像聖嚴法師所說,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只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我們也不要去指責別人,只是每個人的時間點不同而已,沒有好壞之分。」

訪問尾聲,我好奇梅卓燕這精彩人生裏,是否也抱有遺憾?她輕輕笑起來,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特別自信,特別自在。「 我只能說,有些事情我沒有去做,比如結婚生小孩。但反過來看,我也做了很多別人不敢去做的事情。所以這都是人生的選擇吧。當你選擇了,那必然有一個結果,只要你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可以了(笑)。」
 

531

531   531

梅卓燕家中收養的四隻流浪貓。左圖為十一歲的 YoYo,十八歲的 Momo,右圖為八歲的阿仔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