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書院佛教同學會

家宙

六十年代,大學學額不足,幸有不少私立院校,分擔培育專上人材的重任。其中,珠海書院在因緣際會下,收納東亞各地的僧俗學子,成就不少佛學人材。

1966年元旦,學生文泉法師獲准成立珠海書院佛教同學會,是本港首個大專佛學社團。成立當日,邀請佛聯會正副會長覺光法師、陳靜濤居士主禮,演培法師、曉雲法師、羅文錦夫人等150位嘉賓出席。會間又宣布成立「佛教獎學金」以鼓勵同學研究佛學,後來再出版《菩提》會刊,可惜維持約三年便終止。

及至1973年底,就讀社教系的廣琳法師組織臨時籌委會向校方申請復會,經連串安排,在翌年3月27日正式重組,廣琳法師膺任會長,另請大光法師、明常法師等為顧問。同年十二月,出版《梵音》會刊,由蕭國健主編,以討論佛學為主,屬不定期刊物。

學會除舉辦學術講座、參訪寺院、探訪佛教醫院等活動,亦首創在校園內舉辦浴佛法會、放生暨素食燒烤、捐血運動等,會務頗為活躍。為了籌募會刊的印刷經費,又三次租借戲院舉辦電影欣賞會,凡此種種,在當時頗為新穎。

九十年代,社會環境及大專教育政策轉變,校址亦由旺角遷至荃灣,學生人數持續減少,佛學會的人事接續無定,會務一度懸空。直至本人就讀珠海書院,在圖書館偶閱《梵音》會刊,牽起興趣,訪查得知會務停頓多時,毅然向校方申請復會。一方面聯絡昔日的顧問和幹事,請求支持,蒙永惺法師、嚴寬祜居士贊助經費,永明法師、廣琳法師應允為顧問,併各方大德、院校教授和宗教社團鼎力支持,佛學會得以再發展。

為組合學界青年力量,先後聯同友校佛學會,舉辦佛教生活營、佛學基礎班、校園浴佛會等,又首創出外參訪,率領同學到台灣、廣東、澳門各地,進行寺院修持體驗、佛學交流等,一時間,校園瀰漫學佛風氣。

回溯四十餘年,佛學會以院校力量,無分僧俗,向青年學子宣揚佛理,播植菩提種子,成就許多佛門人材,為人熟悉如:佛聯會董事果德法師、廣琳法師、演慈法師等;澳門佛教會的心慧法師;佛學家李潤生教授、黃家樹校長、趙國森校長、葉文意老師,以及學界的蕭國健教授、馬楚堅教授、馬桂棉教授、招祥麒校長等均是當代本地佛教界的大德,他們年輕時都是珠海書院本科或研究所的畢業生或佛學會的中堅份子,可見學生佛學社團的貢獻實在不容忽視。

1974年大光法師與第一屆幹事會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