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大金飾展說 佛教傳入西藏

371
陳耀紅

茱迪曾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館友。為了慶祝中大成立五十周年,大學文物館正在舉辦一個名為「金曜風華」的古代金飾展,裏 面分三部分,其中一個部分的展品被鑑定為七至九世紀吐蕃的金銀器,主要是金器,亦即青藏高原一帶考古出土或傳世的古金飾。

茱迪抱着增長對藏文化認識的心態,既參觀了展覽,又購買了一套三冊的圖錄,還去聽專家講座。展品之精美,及個別展品面積之龐大,令她大開眼界。可惜的是,在香港不容易找到可信而全面的藏文化專家來解讀這批展品,但偏偏她發覺民俗文化在港頗有擁躉。茱迪為此,覺得可能應該把自己的藏文化圖書館計劃,考慮由香格里拉移師香港。

中大這批高原展品沒有佛教的痕跡,茱迪對果果說:「可能是佛教傳入以前的東西。」

展品屬香港一名古金器重要收藏家的藏品。但藏品不知是否出土文物,抑或是來自藏 人家傳,若只靠科學鑑證,不可能知道器物原來所屬的主人是誰,故此很難確定它們是佛教傳入前或傳入後的產品。

事實上,對藏族歷史的詮釋,佛教高僧便與近代漢地世俗人有不同。一般人以為佛教在藏地建基於公元七、八世紀,但高僧撰史,有清晰的因果描述,諸佛菩薩在藏地所種下的因緣遠早於這一個時期。

中大展品中,一件半鳥半人的金飾。

公元 7 至 9 世紀

高:7.5 釐米;闊:6.4 釐米;重:67.95 克( 連綠松石 ) 這是一對鳥身人面神像金飾片的其中一片。 飾片採用 大膽而誇張的手法,刻劃出一個神祇的形象,雙腿之間 鑲嵌有一塊綠松石。 在西藏早期土著宗教苯教的神靈 中,藏族先人皆為半人半鳥的異人,它們的特點正是人 首鳥身,指趾帶蹼,乘帶翼巨獸而行。 這件飾片上面 的紋飾,恰好提供了這種神人一體、鳥身人首的神靈的 具體圖例。 在飾片的背後有三道筒狀的管道,可供穿 繫繩索。 飾片乃捶揲而成,周邊帶有十一個金釘,與 背面的金板相連接。

本欄以前引用過的《 歷代王臣記 》說佛事業進入雪域,是觀音、文殊與金剛手三尊商議決定,由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以悲力加持化為一頭變種的猴,又由聖救度母的加持力,從她心間月輪中現出一個羅剎女來與猴配合,轉生出六個孩子,繁衍成藏人,逐漸形成四大部落:登天繩部、穩如鐵鑄磐石部、聰慧神燈部,與狗尾草部。

有意思的是,《 歷代王臣記 》是十七世紀藏地高僧的著作。藏人的祖先來自猿猴的說法應早於此書面世前。而令我們相信現代人是由猿猴演化所成的達爾文「演化論」,則是十九世紀才出現的學說。這是世俗科學印證佛教說法的一個事例。

根據《 歷代王臣記 》,早期藏王雖然都是由觀音菩薩加持而出生,但在公元二世紀之前,未出現過信仰佛教的藏王,直至到第二十八代藏王拉脫脫日栗贊(Lha Thothori Nyantsen)繼位,王宮屋頂上,有《 百拜補證懺悔經 》、金塔、《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心要六字真言 》、《 心寶法門 》等從天而降,當時,空中有聲音說:「再傳五代,將會知道這些經義。」藏王拉脫脫日栗贊雖看不懂這些經文,但知道它們的稀有,故此命名為「尊嚴秘寶」,並虔誠供養。據歷史學者的推算,拉脫脫日栗贊大概生於公元 173 年。獲得這些從天而降的珍寶時,他已年邁,卻因供奉「尊嚴秘寶」此善行而變得年輕健壯與長壽。

對於這些寶貝,藏史有兩種說法。另一種認 為是由印度傳入。不管怎樣,果果每讀到這段歷史時,都會發出會心微笑,因為她覺得這位藏王是名快樂人,他的名字讀起來就像「呵、呵」笑!

很多人不明白喇嘛為什麼會成為藏族的領袖。其實,自從佛教在藏地成型後,在家的藏王很多都需要高僧的支持。為此,果果請教過導讀 老師。他說:「首先,世俗藏王多是信仰佛教的人,自然就需要出家人的支持。同時,全民信仰佛教的社會中,有喇嘛的支持,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真正的佛教徒都必須皈依三寶,依靠僧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因為高僧是佛寶與法寶在現世的代表。

拉脫脫日栗贊再傳五代,就是著名的松贊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