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餘

傳燈法師

朋友的大伯往生了,他的子女一切從簡,直接在醫院做告別儀式。有親友來到,對着大伯大罵:「你做人貪小便宜,太會算計!」死者已矣,只是大伯的為人,可見一斑!

提起大伯,朋友憤慨地說:「他一生枉為人子、人父、長輩,做得太差!」

打從年少開始,大伯便不孝順祖母及父親,祖母從鄉下來港住在他家,他不但不供給米飯及日常所需,而且將雪櫃及櫥櫃鎖上,還常咒罵祖母為「死老鬼」。

父親老了,大伯和伯母深怕他死在屋裏,硬是把他送進老人院。親友替他感到不值,他仍行動自如,可以照顧自己,況且那間房子是他自己的呀。

大伯對兄弟手足的情義亦薄。親友合資修葺祖屋,他一聲不響全數據為己有。見到鄰居的房子長期空置,他便侵佔,真是膽大包天。晚年,大伯身染惡疾,當他奄奄一息躺臥病榻時,子女已開始爭產。難怪他的兒子也嘲諷他:「上樑不正下樑歪。」

回顧一生,不知大伯作何感想?有沒有感到羞愧?

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及所作所為,足以影響一生,以至百世。

古時候的河洛康家,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祕笈在於傳世家訓「留餘」二字,康家祖祖輩輩以身作則,教導子孫處世待人的胸襟及原則,以下摘抄康家著名的《留餘匾》與大家共勉:

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
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
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
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
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