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比肉食好

369
整理:陳其斌

有三人談論素食的問題:

A君對素食沒有興趣,認為如果人們不宰殺雞、鴨、猪、牛為食料,這些家畜會不斷繁殖,結果必會漫山遍野,不可收拾。

B君則認為他的推論錯誤,反駁說人們不宰殺貓、狗等寵物,也不見得貓、狗等籠物會充塞道途。實在說,A君嗜葷只是貪愛口腹之欲,不是為防家畜繁殖成災。世上家畜數量的多寡是經濟學上的供求問題,A君拒絕素食的藉口是站不住腳的。

C君說:「長期素食會令人營養不足,體質虛弱,精神不振,如此, 又怎能如常人生活?」實情是否如此呢?且看一般出家人每日持素,卻每天清晨四時就起床,上殿早課,日程上還有誦經禪修、迎賓開示、辦理寺務及個人瑣事,晚上亦要做晚課,自修充實自己,平均每日只有六小時睡眠。所用的心力、體力不比普通人少,所以,怎能說持素會不夠營養呢? 其次,大象、駱駝、牛和馬都是素食動物,但牠們的氣力卻超過很多肉食動物,可見體力並非一定來自肉食。

再說,肉食雖有營養,其實也有毒素。現代的畜牧業商人,為追求最大的利潤,會要求家畜健康無病,快速生長。為達目的,便會不惜用盡方法,令家畜吸收很多毒害性的抗生素和催生劑。而當動物被宰殺時,會心生恐懼驚慌、哀痛 怨恨,由於情緒的負面性波動,腺體會分泌毒素,留存身內。人們食肉,就連帶把種種有毒物質也吃進身體,日積月累,對健康的戕害自是不言而喻。

總之,素食有益健康,葷食不單有損健康,還因直接、間接的殺生取肉,而有礙慈悲善行。何況,眾生由於業力牽纏,會輪迴生死,說不定所吃的是自己前生的至愛眷屬,這樣,試問又於心何忍呢?

現在且節錄唐朝吏部尚書唐臨所撰寫的《冥報記》中,父殺羊女的故事,以供大家參考。

唐朝貞觀年間,京城裏有位韋慶植。一天, 他發了帖請客。當晚,他的夫人做了個夢,看見兩年前死去的女兒,穿了青衣白裙,頭上插着兩支白玉釵,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向她說:「母親,女兒在生之時,曾經私用父母錢財,所以死後墮落畜生道,投生為羊來還債,明天就要被父親宰殺。現在特來哀求母親,務必救我一命,以免流血慘死。」

天剛亮,韋夫人便急忙到廚房去,果然見到外牆旁的柱子上,綑縛着一隻小羊。仔細一看,羊的頭上有兩隻白角,上身覆蓋了青色茸毛,肚皮及四隻腳則長滿白毛,樣子竟與夢中女兒的衣飾相仿。韋夫人不覺心酸,伸手撫摸羊頭,抽泣起來。 一會兒回過神來,就趕緊向丈夫講述一切。可惜,丈夫並不相信,依然囑咐廚師殺羊做菜,款待來賓。

奇怪的是,當日全部客人一概不吃羊肉,只食別的菜餚。韋主人狐疑不解,詢問下,客人異口同聲地說:「今天的事情很是怪異,入席前,我們經過側窗看過去,彷彿廚房柱上綁着一隻羊,再看,那羊又像個悲哭哀求免被宰烹的女孩子。歷歷在目,令人心裏發毛,所以,我們就不敢吃了。」韋慶植知道這隻羊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女兒,追悔不 已,只得流着淚把席上羊肉一一收拾,買棺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