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依次第 修心破迷信

532
侯松蔚
圖:道初 插圖:譚寶碩

訪問居港說法的藏族格西

桑丹格西(Geshe Samten)是藏傳 佛教格魯派的顯乘佛學博士(格西),2004年來到香港,2006年開始學中文,當時老師評價他的嘴巴不是用來講漢語的,但他沒放棄,反而加倍努力。最初他只能講一點點日常會話,許多詞語都不懂。於是他一個字、一個字的不斷學習,五年後開設小班討論佛法。他深知佛法的文字深奧,每次上課前都要細看有沒有不懂的字。如是者授課至今,一直以漢語教學。

 

密宗何故學顯宗?

這位西藏人為何離鄉別井,苦學外語,堅持親身向港人講解佛法呢?原來他年輕時和幾位青年一起出家,他進了密宗道場,其他人則去了藏傳顯宗道場。五年後,發覺他們都進步了,而自己卻沒有長進,討論佛法時無話可說。因為圓滿的佛法次第是先顯後密,他卻倒轉過來,浪費了出家最初的五年。有善知識提點他從新開始學顯宗,於是他進入南印度哲蚌寺,由一年級讀起。

人們總說密法成就很快,初期他心裏仍執着此一印象,記掛着密宗儀軌,學習顯宗的動力還不夠。老師提醒他暫且放下密宗,否則目前下下的能力,沒可能修成上上的法門。於是他下定決心,花了二十年研讀五部大論(五大學科:因明、俱舍、戒律、般若、中觀),畢業成為格西。

因緣際會下,桑丹格西到港,跟本地佛教徒交流,發覺很多人都只顧着誦咒,拿着念珠,覺得自己修密很高級的樣子。「他們跟我當年一樣,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格西心裏這樣想,故此千辛萬苦也要把港人帶回正軌。

訪問現場的其他人,聽得一頭霧水:「格西明明是密宗的,為何又去學顯宗?」因為華人大多誤解顯宗指漢傳、密宗即藏傳。其實漢、藏是地區及語言文化的分類,顯、密是教法性質的分類,兩種分類並不等同。藏傳佛教兼備顯密二乘,並不視兩者為不同宗派,而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初學該從何入手 ?

桑丹格西認為,五濁惡世眾生 99% 都是按部就班最安全,不要急着想頓悟。沒修學顯宗,更不要想密宗的即身成佛。密宗很深奧,若無顯宗基礎,是下不 了手的,因為自己能力還不夠。他比喻說:「未學顯宗而學密宗,密法不會成為密法,什麼都不是。正如沒讀過小學、中學、大學,直接讀研究生,那會是真正的研究生嗎?什麼都不是。」

藏傳四大派都具足顯密次第,諸如寧瑪派的《普 賢上師言教》,噶舉派《解脫莊嚴寶論》,薩迦派「道果」,格魯派廣、中、略《菩提道次第論》。這些教法都是沿襲無着菩薩的廣行道次第、龍樹菩薩的深見道次第。漢文大藏經也有無着的《瑜伽師地論》(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宗喀巴大師《菩提道 次第論》皆參考此論寫成),故漢傳同樣有道次第。

「漢藏修行均井然有序,一點都不會亂。亂的,是人。」上述論典,認真修行者皆應研讀。

 

可以灌頂學密嗎 ?

格西說我們可以去灌頂,但顯、密是前後銜接的,應先修學顯宗,尤其是培養菩提心、空性見,分別累積福德、智慧二資糧。

灌頂是授權修持密法的入門,但密法裏面有什麼、如何解決問題,還得學習密宗道次第才知道。換言之,真正密法也要從學習開始。

「在格魯派讀了二十年顯宗畢業的格西,要進入密宗學院,還得再考試、問答,不合格者很多。本身那麼嚴格,香港卻一來就馬上灌頂,不理會上師、弟子雙方是否合資格,只會害人害己。」

 

誦經持咒還未足夠 ?

信眾糊里糊塗地參加灌頂,跟着人念念、拜 拜,盲修瞎練,無法解決問題。生命的時間不斷減少,學佛的目標沒達到,徒然浪費人生。「佛法說因果、緣起。想想念咒是否發財的因?密宗是有這些修法,但需要顯宗根基才做得到,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有否這個能力。」

誠然,筆者看過藏文長壽灌頂儀軌明確寫道,長壽的主因是戒殺護生,助緣是修長壽法。其他上師也曾提及,富裕的主因是布施,修持財富本尊是助緣。可見,密法確實建基於顯乘的修行上。

格西再舉例說《心經》、《金剛經》開示斷除我執,僅僅誦經不一定能做到,還要切實研習其方法。佛法作為心靈科學,不會單靠念誦,正 如科學家也不是靠念誦而成功的。快樂、痛苦在於心,解決心的弊病,調伏自心,令心的能力越來越大,才能離苦得樂。

 

別當「信佛的外道」

當年佛陀就是這樣指導弟子,讓弟子越來越提升。佛法說 「自皈依佛」,即靠自己成就,不是供奉佛陀的照片就能成就。 今人不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故流於迷信,現生、來生都無法獲益。佛法本身很圓滿,沒有迷信,但若我們心外求法,便成 為外道。念誦的經書是佛教,人卻是往外看的外道,不少佛教徒 都是這種學佛的外道。其他宗教也許能壓住煩惱,但只有佛法能斷除煩惱。佛法既可解決今生問題,也可讓我們未來生解脫。

正如頭痛必須服用頭痛藥,而非其他藥物。沒詳細學習痛苦的前因後果、對治方法,不可能辯證論治。我們的痛苦源於三 障:業障、煩惱障、所知障,修行正是為了對治三障。在家人跟出家人衣服不同,但三障相同, 故修行次第也相同。單靠衣服或念經持咒,解決不了問題。大家的人生目標都是快樂。調伏自心,即快樂根源;不懂改變心,便會痛苦。一切都從心開始,離苦得樂要靠自己。

 

從心出發學、修並行

格西提出佛法兩大目標是增上生、決定善。前者包括現生的身體、財物、眷屬(家庭)、工作等,後者指解脫成佛。圓滿前者則圓滿人生,且具足學佛的條件。

「現生的部分就是要好好做人的意思?」筆者問道。

「是的,如擔憂自己身體或親人健康,便無法專心修學。要把現生做好,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用心、用智慧去做,這 也需要學習。學習跟修行是一起的,成佛之前稱為有學道,故修行一定要學習,藉此增長能力。到了成佛,才是無學道。」

觀修無常是真正修行之門,但不了解無常的道理,則無法觀修,故須聞思各種譬喻,例如把人壽比喻為燒香,只會一直減少而不會增加,燃燒殆盡時自己可能還沒準備好,惡業多於善業,來生很難投生善道,想到這樣便會精進起來。總之通 達無常,便不會浪費時間、懈怠散亂,而有動力專注佛法,抓緊時間達到目標。

所謂「教理行果」,第一步要學習斷除煩惱、增長智慧的方法,明理後才能修行,繼而證果,學習任何科目都是同一道理。布施重點在於放下貪執,持戒是遮止惡業,安忍化解嗔恨,精進消除懈怠,禪定對治散亂,般若驅散無明。戒學是破壞煩惱,定學是壓伏煩惱現行,慧學是盡斷煩惱種子。

 

上師的錯 ? 信眾的錯 ?

令格西遺憾的是,許多上師只來灌頂,安排弟子念什麼咒,幾天後便走了。「由灌頂開始的佛法,連佛陀也沒有。佛陀是根據弟子根器而三轉法輪,初轉是下、中士道,二轉、三轉是上士道,次第非常清 楚。現在顛倒了,是上師的問題,不是法的問題。」

筆者表示:「這弊病可能是信眾促成的。東方人喜歡祈福,故上師們多做法會;西方人熱愛哲理,故較多上師說法。」

「不!是老師的問題!」格西肯定地回應,一般在家弟子什麼都不懂,只是一心一意跟隨。正如小孩子全是白紙,教育責任全在父母。老師有責任帶領初學者,灌頂前觀察弟子是否已修學顯宗、具備密宗的 基礎。

格西把話說回來:「當然弟子也有責任。只管相信,沒有思維,這種信心是不行的。不學又不想,不知道受灌頂前要有怎樣的基礎,糊里糊塗,無法解決問題,短短的一輩子就浪費了。某些信眾則純粹追求 現世利益,不想認真學習佛法,也不觀察老師。」

 

如何觀察上師資格 ?

提到觀察老師,筆者說:「一般香港人很難查考西藏、印度、不丹上師的背景……」

「別管背景!觀察眼前!他有沒有解決問題、令我進步的方法?就像學電腦,懂的人很快就辦妥,不懂的轉來轉去仍沒搞定。」格西斬釘截鐵地說,經論記載老師有十個條件,弟子有五個條件。時移勢易,不一定找到具足十個條件的老師,但當中三個條件必須具備:依律藏持戒;依經藏禪定、改變自心;依論藏增長智慧、斷煩惱根。三學不具足,則不可以當 老師,因為他解決不了問題。

甚至我們還要先觀察佛法有沒有道理、是否圓滿、能否解決問題,某一法門是否適合自己,我能否做到。經過聞思抉擇後,勤加串習,生起定解,才會有所改進。

教學相長責任重大

曾經遇過法師只懂叮叮噹噹(做法事),討論佛理卻完全不行。格西勸告他,為人師者必須好好聞思修,首先自己學懂,然後教導別人,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自己也能累積廣大資糧,進步更快。可惜,那法師表示不想學習……

「他恐怕是受人恭敬、供養紅包,享受太多,提不起勁精進吧。其實,即使開始時錯了,仍可以回頭的。佛陀時代許多惡業深重的人,例如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的指鬘,蒙佛點化,心轉過來,也能成為阿羅漢。只要修行方法正確,剎那間就能消業障,迅速昇華心靈,證得阿羅漢。甚至即身成佛,亦不無可能。」

格西知道說這些會得罪很多人,但他認為佛法老師必須有良心,不可 耽誤別人的前途。

 

師事多門會否混亂 ?

格西主張學佛路上,只有一個老師是不夠的,因為一個老師說不完全部佛法,不同老師有不同闡釋和方法,若自己能集思廣益,便會很快進步。正如父母也會覺得孩子只在香港學習不夠,還要送到外國留學,讓他們眼光更寬廣。「《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古代大德更有一百多個老師,所以我也鼓勵學生多去外面參訪,但不要急着拜師,先聽聽對方說什麼。」

「有人擔心跟隨太多老師,會被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說法擾亂……」

「不懂才會亂!許多人信佛十年、廿年,一直只參加法會、 灌頂、放生,找不到綱要,所以覺得亂。自己問題沒有解決,甚至懷疑佛法沒用。若大家都學懂佛法,便不會被人欺騙。」

 

莫被煩惱操控

藏傳佛教強調敬師,但格西強調盲目敬師是迷信。他不喜歡人們只來供養禮拜,這樣沒意義。應該真正學習佛法,從中受 益、進步,因此對老師生歡喜心,由衷地恭敬。

「有沒有一些學生覺得供養 了紅包、付了學費,自己就像老闆,要老師按自己要求行事?」

「有有有!很多!所以我生活不出問題,便不收供養,那麼他們就不可以控制我。施主操縱上師、道場的情況不少。學佛 是學習自覺、不被煩惱操控。常想着控制別人,自己會很累,而且不會進步。因其動機錯誤,必然積集惡業。龍樹菩薩開示:『由貪嗔癡所做的,都是不善業。』」

格西進一步指出,佛法的精粹在於戒定慧,有些人學佛只懂文字表面,沒真正對治煩惱,反而增長傲慢等煩惱,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智慧沒有攝持方便,故福德資糧不清淨。從一開始就要自我觀察動機,發菩提心學習,累積二資糧。

對於這些佛教徒,格西盡量循循善誘。「人總會犯錯,我自己也曾出錯。慢慢來,講道理,某些人會聽進去的。」

 

鼓勵學習理性聞思

香港人本身基礎教育良好,且為了生活而經常動腦筋,故有很好的條件學習佛法。格西相信只要一步一步解說清楚正信佛 法,讓港人明白道理,心就能轉過來,百分之九十都會進步。否則,一味拜拜、繞繞、念念,只是對文盲的做法。

因此,格西寄語所有佛教工作者,一起多多推動聞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