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法師是香港佛教史上近乎僅有的華嚴宗師,晚年移居香港,在本地結下法緣。
海山法師,生於晚清光緒年間,祖籍湖北黃陂,俗姓陳。天資聰慧過人,經常詬病學子讀書只為求功名,年幼已有出塵之意。後來果然在開封相國寺出家,皈依性空老人,法號清晏,自號「半痴頭陀」,繼於南京寶華山受戒,當時年僅十七歲。
1913年,居住在上海的猶太裔富商哈同的太太羅迦陵居士在私家花園內興辦僧伽大學,聘請華嚴宗泰斗月霞法師任主講。海山法師聞風投學,決心專習華嚴學,盡得真傳。畢業後,雲遊諸國,隨緣講經弘法,頗負盛名。1950年,海山法師經泰國來港弘法,時有大嶼山觀音廟住眾景仰法師道風,延請留港接任住持。
話說該廟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舊名蓬瀛古洞,坊間稱為觀音廟,屬道家先天道,一向由在俗信徒打理。及後,四周寺院林立,主持人與僧侶交往,耳濡目染,頗受佛法薰陶。1940年,主持葉東姑往生,其餘淨侶則皈依寶蓮寺筏可和尚,更將觀音廟改宗佛教。直至海山法師來港,接任住持,並發起重修,得蔡兆垣居士等協助,新殿宇經兩年而落成,並正名為「觀音寺」。此外,法師更在九龍鯉魚門村創辦華嚴閣,接引港九信眾。
海山法師精通《華嚴經》,安頓寺院後,力倡修習「普賢行願」,先後舉辦「華嚴佛七法會」七十餘次,弘經演教,不遺餘力。
1963年10月10日,海山法師感染小疾,似病非病,竟突然圓寂,教界同人均感驚訝。由於法師是華嚴宗師,地位非凡,四眾弟子組成治喪建塔委員會,決定以坐缸形式奉葬於佛教墳場地字段,事後修建墓塔一座,並請妙法寺住持兼僧伽會會長洗塵法師撰寫墓誌銘,旁邊另刻有〈臨終法語〉,頗有意思:「我今住世七十餘。返還已前老皮。老皮。識者希。不生不滅不來去。來來實不來。去者本無去。朙了來去理。即是第一義。若問第一義。本來無實句。能生一切法。能具一切義。能生一切福。能滅一切罪。萬事唯性能。了知乃悟理。我今悟此理。告知同道的。(打一圓相云)一切唯心造。一切唯性具。哈哈。學人融靈記錄」文詞間,反映出海山法師通達空慧,無執無畏的高尚修為。
(左起)明觀法師、海山法師與 筏可法師在觀音殿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