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覺得跟觀世音菩薩有一種緣。她從小生長在全無宗教的家庭。媽媽未嫁前會上教會。果果兒時,大廳曾掛過耶穌像, 但不知什麼時候換了。雖然如此,家裏從不出現宗教氣氛。直至兩三年前,果果仍不認為自己會信仰任何類型的宗教。
她是農曆 9 月 19 的孩子 媽媽告訴她那是觀音的節日。這令她感覺有趣,就像有些跟耶穌同在 12 月 25 日生 日的人那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原故,親戚送給她家的禮物,竟然有觀音像。
為了健康,十多年前,果果開始跑步。跑呀跑,她覺得要找一種呼吸規律,偶然在報章上看到六字真言,於是隨意地拿來念,發覺頗能協調 運動時的節奏。開始時,她念成嗡瑪尼巴彌弘。若干年後,認識了一些藏族朋友,才知道藏人的念法是:嗡瑪尼悲彌弘。她現在每天清晨運動一個小時,包括跑步和拉筋,注重用腹式呼吸,腹部收縮時,亦即每次呼氣時,便分別念嗡、瑪、尼、悲、彌、弘。這已成了風雨 不改的習慣。但她初開始念六字真言時,根本沒有想像過會信仰佛教,也不知真言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一切純屬偶然。
洛桑曾經告訴她,觀世音菩薩與漢蒙藏三民族有特別的淵源。這話她一直記在心上。
今年農曆 9 月前後,她想對觀音菩薩多作了解,於是跟她的導讀老師展開一系列的問答。
「《 心經 》是佛向觀世音菩薩說的經嗎?」 她問。
「《 心經 》是觀世音菩薩與舍利弗尊者相互 問答後,受佛陀加持贊許的經。」他答。
「與觀世音菩薩有關的經還有什麼?」
「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顯、密二乘的經論多達 二十一部。面對這些經論的名目,才知道什麼叫做『浩如煙海』。」
「藏地最常見的是四臂與千手觀音嗎?何以他們有那麼多的手臂?」
「是的,四臂與千手是藏地最常見的觀音菩薩化身像。經論中說,觀音菩薩的化身有忿怒與和平二相,共計有五十相。何以會有這多種相?因為慈悲化身的觀世音,為了拯救苦海輪迴的生靈,雙手雙眼實在應急不暇,所以化身四臂,甚至千手。」
「馬頭明王像在藏地也常會見到,他是觀音菩薩的忿怒相嗎?為什麼要化現忿怒相?」果果屬馬,所以對這位頭頂有馬面的菩薩特別感興趣。
「是的。菩薩的忿怒相,有的是護法化身,有的是本尊化身。這當中有護法除魔的意義。除魔自有內除心魔,外止惡魔殘害生靈與破壞善法。」導讀老師答。
人由猴子演生,藏人認為是持蓮觀音菩薩的大悲事業。據《 西藏王臣記 》,觀自在菩薩之所以要加持變種的猴,令其繁衍成人,是想要生出有強大學習能力,可以有辦法如理取捨善惡的有情。而藏地出現人類後,形成部落,各自推出領袖。 觀音菩薩眼見此情況,感知此地若然沒有聖者再次加持,要在這些部落中興起佛法,是不可能的。於是,在他的加持下,古印度眾敬王的一名後裔:瑪甲巴王生了一個相貌異於常人的王子。這位王子後來成為了西藏的第一位王,被稱為栗赤贊波。
這位栗赤贊波在西藏著名的宗教教派史《 青史 》中,被稱為赤贊波峨德。由他開始計算,頭七位藏王是「天降七赤王」。 傳說七人最後都是由「登天繩」升上了虛空,從此自人世間消逝。
觀音菩薩在印度、漢地,與藏地都有道場。在漢地,看官都知道那是普陀山。至於在印度,《華嚴經》中有載:「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此外,《 大唐西域記 》亦有記述。這補怛洛迦,英譯為 Potaloka,維基網說它在印度最南端的 Tamil Nadu 省。果果很想去訪尋一下。
至於藏地的,賣個關子,請聰明的看官們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