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無此人,扶持正法在維新,
得失襟懷忘我相,開顯權實有南針。
講說因緣為綱領,商量文字更篤真,
識見辯才超前輩,法華王號獨出羣。
諸有所作為一事,以佛知見度眾生,
世緣已盡歸解脫,燒出蓮花舍利身。」
在上個世紀,因世局發展,本地匯聚多位名僧。當中有四位法師,同出肇慶鼎湖山,先後來港弘法,同時譽滿教界,功德稱王,分別是慈悲王茂峰法師、福報王筏可法師、楞嚴王海仁法師及法華王遠參法師。而今年是遠公往生五十周年,正好由這首〈舍利奉安偈頌〉開頭來個紀念。
遠參法師生於1873年,是廣東吳川人,俗名高天賜。因年幼喪父,兄長又各在外謀生,五歲時由齋公推介入寺院當老和尚的隨童,雖然最終被兄長接回,但佛緣已種,年輕時自願出家,法號淳久。十八歲成年,即到鼎湖山受戒,再轉到粵東的羅浮山參學,巧遇定佛尼師資助同往九華山朝聖,從此改變一生。
話說法師到達九華山時被盜賊騙去行李,身無分文,幸得某寺住持收留供給。後來寺院發生官司,住持急須到上海請示師尊月霞法師,就攜同遠公前往以便接應。
月霞法師是華嚴宗的大宗師,當時在上海辦華嚴大學,培育新進。初見遠參法師,感其天資聰穎,留在身邊聽講,命他抄寫講義,佛學得以大進。後來更讓他代理覆講,甚至代座講經,頭角嶄露。
遠參法師鑽研大乘經典,對《法華經》更有超群見解,經常指斥大乘典籍為偽造,又排斥淨土及密宗,認為遠離佛陀的真實本意,觀點備受教界非議責難,甚至引發多次佛學筆戰,但依然廣獲道場邀請演說。
民初來港弘法,在東涌地塘仔「竹林」隱修,二戰前出售產業轉往南洋弘法。戰後回港購入地塘仔「鶴林」作定居,復稱華嚴閣。法師有感《法華經》的一乘妙理深奧,而教界卻未有認真理解,特在銅鑼灣光明台創立「維新佛學社」,宣傳講解,又編輯《法華新義》、《照妖鏡》等十五種書刊,闡述一乘義理。由於言行激進,時人稱為「佛門怪傑」。

年屆九十歲的遠參老法師
晚年體衰力弱,仍然於南洋、澳洲和香港之間穿梭弘教,因此染疾。1966年初自知時至,預錄遺囑,叮囑「闡一乘教,破邪顯正」,遂有追隨者明慧法師秉承遺志,在九龍成立明珠佛學社。
是年3月9日,法師世緣了結,寄世93載。後事由明慧法師料理,荼毗後得出蓮花形舍利三大顆,甚是稀有,報章也爭相報道。
事後,門人在華嚴閣建塔安奉舍利,俾為後世紀念。而教界與學者則認為法師所教,常人未必能輕易理解,但他對《法華經》的獨到見地,確言前人所未言,尤為敬佩,故公推為「法華王」,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