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 把心靜下來

527
姜珮婷
Steve Ng、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梨木製陶所」之得名,比我想像中來得直接,全因工作室位於葵涌梨木道,但簡單名字的背後,卻承載着兩位年輕陶藝家對理想的堅持。「九十後」的李穎儀(Wy)和許俊傑(Ryan),既是情侶,也是合作伙伴,三年多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默默捏着陶泥,凝視出對生命的專注。

對他們而言,藝術就是生活,但最近大家的生活都好像過得不容易?「藝術作品有本身的力量,讓人好好休息,整理自己,不要讓憤怒蓋過理智,這很重要。是安靜的力量。」年輕的眼眸裏,藏着堅定的信念,令我有點自愧不如。
 

因為外在環境喧鬧,內心的平靜更顯重要。葵涌梨木道兩旁工廠大廈林立,行人與汽車熙來攘往,沒想到當中有這樣一片寧靜的小天地。踏入 Wy 和 Ryan的工作室,先隱約嗅到彩料的味道,然後看到是一片耀眼的白,沒雕琢的裝潢,映襯出陶泥的原始與寂靜。來過這裏的,除了我,還有促成這次訪問的常霖法師。

 


527

人物簡介
李穎儀(Wy)及許俊傑(Ryan)分別於 2016 年及 2015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二人於 2016 年共同成
立「梨木製陶所」,專研獨家釉色及美觀與實用兼具的器物。作品曾於香港、台灣及日本參展。
 

 


遇見‧常霖法師

「我本身不認識常霖法師,聽說他出家前是攝影師,以前他太太是明星,但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因為我們的年代相距比較遠。」Wy 爽朗地笑說。相對 Wy 而言,Ryan 性格比較文靜,說話不多,偶爾補充幾句,Wy 又接着說下去。「直到有一次,無事小妹曉柔來香港,我邀請她來工作室,她就帶同師父一起來,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法師問了我們很多問題,希望我們之後可以做一些陶禪分享。」去年,他們在饒宗頤文化館帶領了一天的陶瓷禪修,是「生活禪」系列之一,讓參加者嘗試捏陶,把整個人的專注力,集中在雙手與陶泥之間的觸碰。

回顧過去兩年,Wy 和 Ryan 過得充實而忙碌,亦是他們首次在博物館參展。2018 年初,他們接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邀請,參與「合‧陶 ─ 當代陶瓷藝術展」,當時需要找一位創作伙伴,心情戰戰兢兢的他們,第一時間想起常霖法師。「雖然有這想法,但不知具體可以跟他做些什麼。他是出家人,懂攝影,但我們做陶瓷。」後來,一次在饒館的偶遇,鼓氣勇氣向常霖法師提出合作的想法,他們討論了數小時,就定好了作品的雛型。最後,他們以千個器物組成作品《集氣》,各人在陶碗留下獨有的生活痕跡,然後由常霖法師跟各志願使用者拍照。由「不知道常霖法師是誰」,到成為合作伙伴,Wy 指法師現在已經成為她的榜樣,「你見到他好忙、好累,但仍然很專業,又好正面,你站在他身邊就會感受到。我一直在了解他的故事,他過去的經歷就是最好的啟發。」在旁的 Ryan 緊接着說︰「他教曉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和調整心態,對我們生活和創作都有正面影響。」

 

527

去年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辦的「陶禪工作坊」,是 Wy 和 Ryan 首次跟常霖法師合作,亦是他們初次體驗禪修。

 

內觀初體驗

那次展覽為期四個月,算是完成了他們其中一個目標。但由於過程中需要處理大量行政工作,令 Wy 情緒崩潰,情況更持續了一整年。「當時的心態是希望可以妥善安排好所有事,但發現中間有很多情況不是你能控制,比如志願使用者寫錯電話、電郵、聯絡不上……覺得好崩潰,要額外花很多時間處理這些問題,我覺得好辛苦,身體很累、精神很差、壓力好大,然後就病了一段時間。」內心累積了大量負面情緒,令她不勝負荷,直至無事三姊妹提議她去參加十天內觀禪。

「今年六月,我的精神狀態更差,好像怎麼也沒辦法開心起來,無事姊妹她們鼓勵我去報名參加內觀課程。任何幫助到自己的方式我都想試,而且那裏不能用電話,我覺得這個經驗很有趣。我上網查看,發現很多都額滿了,她們說不要緊,先報名,如果你想去,到時就有得去!果真七月初收到電郵通知,有人退出,我可以補上!」回想起那十天的時光,Wy 頓時流露出喜悅的神情。

在此之前,Wy 和 Ryan 的靜坐經驗只限於幾次「生活禪」工作坊,對於禪修初學者來說,連續十天的內觀課程也是個考驗,中途退出的大有人在,但一向堅毅的 Wy 坦言從沒想過放棄,更笑言「每晚都好期待聽開示,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去到最後一天,好像整個人脫胎換骨,感覺好好!」禪營內全程禁語,她清楚記得當她開口說話那一刻,身體狀況跟之前有明顯的對比。「之前要我跟陌生人說話我會好緊張,生理上感覺到內心的壓力,但當天我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

踏出內觀中心的時候,她感到身體前所未有地充滿能量,氣場明顯不同了,連家人都察覺到。「十天內,給予時間我去面對自己,所有過去發生的事都可能浮現出來,看你選擇如何面對。」曾經,她被一個合作伙伴傷害過,內心的傷口一直未能癒合,「現在發現,原來一直傷害我的人是自己,現在可以重新面對這件事、這個人,心態變得好正面、好清晰。以前我會反過來怪責自己,現在我已經真正放下,不是說服自己放下,感覺很不一樣。現在香港發生的事 …… 我不會被情緒控制,當下見到可能好嬲,但我亦見到大家團結起來的光。你不只見到黑暗,亦見到光明。亦因為見到有光,就會有前進的方向。」Wy 堅定地說。

藝術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Wy 和 Ryan 都深信,當自己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對創作一定有正面的影響。「我一直相信藝術和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我不相信我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卻會做到很好的創作,我覺得沒可能。反而當你處理好生活的部分,對思考創作和藝術都會有好的推進。」

 

527

今年夏天,Wy 和 Ryan 到了日本信樂「陶藝之森」,圖為他們參與駐村計劃期間舉辦的展覽。

527   527   527

Wy 和 Ryan 會在工作室教造陶瓷,讓參加者親身經歷失敗,然後在失敗中成長。

 

陶藝 vs 禪修

一直以來,Wy 和 Ryan 都希望創作出經得起時間考驗、讓人能夠使用一輩子的美好器物,他們認為每一件手造的器物,都盛載着一個故事,記載了一段時間,記錄了一切力道和温度。他們的創作靈感皆來自生活的日常,偶爾走入茶餐廳,仔細觀察手上的奶茶杯,透過接觸器物,連接身體的感覺,再投放於創作,然後以極致的專注和嫻熟的拉坯手藝,製造出氣質獨特的手作器物。看着他們雙手與泥土直接接觸、重複又重複的拉坯、浸白化妝土、等待燒成,直至作品出窰,整個過程就如一次陶人的修行、心識的鍛鍊。

「處理陶泥有好多準備功夫,你需要好好掌握陶泥的特質,才能跟它好好相處。製作過程中,陶泥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狀態,例如塑形時,你觀察它的乾濕度,根據它的狀態去控制,再推進去下一個步驟;拉完坯就要等它乾身,但又不能太硬太乾,你要有耐性,等它自然乾。當中有很多漫長、又不能完全控制的過程,好像生活一樣。如果陶泥未完全乾透,你拿去燒,它會爆。你要等到合適的時間點,才能做下一個步驟。跟『禪』的態度好相似,要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行為。」對着我這個陶藝門外漢,Ryan 一邊示範捏陶,Wy 一邊在旁耐心解釋。

造陶有很多我們沒辦法控制的過程,施上釉藥後,經過十多小時的等待,出窰後也可能面對意外的結果。陶藝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因為長期面對失敗的作品,當遇到生活上的不如意時,他們都能處之泰然。「試過一打開個窰,裏面大爆炸!雖然都會失望,但不會生氣,所有事都可以重新來過。」放下與執着,只是一念之差。我從 Wy 手上接過一個失敗的陶碗,因為燒製過程中發生爆炸,其他作品的碎片牢牢地黏附在這個陶碗之上,竟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

 

超越年齡的睿智

跟 Wy 和 Ryan 傾談,總覺得他們較同齡的年輕人,更顯沉穩與睿智。或許是陶藝的薰陶,培養出近似修行的素養,以及深刻的覺察力。難得有共同的志向和價值觀,性格又能互補,他們都很珍惜對方。「我們同一年入學,O Camp 同一組,未正式上課已經認識。後期上莊,很多合作機會,又經常一起上堂,升 Year 2 之前就正式拍拖了。」Wy 邊說,邊數算着他們認識的日子。Ryan 在旁點點頭,補充道︰「我喜歡自己埋首工作,比較少跟人接觸、溝通。她就主要對外,組織、整理。我們思考方式比較接近,就算有不同意見,都會一起討論,然後有共識,很少吵架。」的確,從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發現,當「我」變成「我們」,把「我執」放下,一切都變得圓融。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幾年下來,工作室算是上了軌道,但回想最初,兩小口也捱過苦日子。香港租金高昂,加上造陶瓷需要添置不少工具,例如拉坯機、窰等等,所費不菲,那時有人提出借錢給他們成立工作室,他們沒怎麼考慮便答應了。後來因為器材出現問題,他們無法承接工作,Ryan 只好一邊做兼職,一邊交租和還債。後來問家人借錢,買了一個新的窰,加上教班的收入,總算勉強捱過去。

Wy 和 Ryan 坦言,對於他們的決定,一開始家人完全不看好,「他們有很多意見,叫我們找份工就算。在香港做藝術,一來收入不穩定,二來賺不到錢,他們覺得你大學畢業,做得這麼辛苦,但又沒有相應人工,好像讀完大學沒什麼用,沒前途。」家人的擔憂可以理解,Ryan慶幸,他們的堅持總算有點成績,可以自負盈虧,家人都放心一些。此時,Wy 緊接着說︰「有次J2《安樂蝸》訪問我們,Ryan 家人一見到就即刻在群組興奮地討論,我想他家人都有點安慰。現在每次有我們的報道,我都會給屋企人看,讓他們知道我們做的事有人欣賞。」

小小苦楚等於激勵,Wy 和 Ryan 感恩一路上得到很多人幫忙,令他們可以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繼續向前走。「從畢業開始,一直有好強的信念,我好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當你向正確的方向走時,覺得好像整個世界都跟你同步,不是只有我一人。我們已經好順利。」

對香港的藝術家而言,「生存」本身已經很具挑戰,「發展」好像更遙遠。「看身邊其他同學,他們做概念藝術,要先找一份工,再支持自己的創作,好艱難。陶瓷以前都好少人做,因為你首先要出一筆資本,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說,好困難。」陶瓷是一門工藝,藝術家投放多少時間,會在作品中反映出來。「如果你要兼顧上班,只有很少時間投入創作,好難做到高水平的作品。你的作品去不到一個水平,很難讓人見到或者生存,始終手藝一定是你付出多少時間,才有多少成果。」

在目前紛亂的大環境中,我們都很容易迷失方向,難得由始至終,他們都專注自己的人生軌跡,怎樣做到呢?「做好自己對創作的宗旨,回歸最基本的,然後透過作品感染更多人。」凝視着他們的眼神,我再次感受到那份安靜的力量。

 

「梨木製陶所」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