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佛教漫畫發展

家宙

書展上留意到一套名為《大師密碼A~Z》的佛教漫畫集(台灣法鼓山,2006年),以26個英文字母排序,挑出重要的英文生字,介紹歷史上著名高僧的故事。內文簡潔扼要,且中英對照,又配有漫畫插圖,既可學習語文,亦能灌輸正面價值,確是一套培養兒童認識佛教的好書。

說到以佛教為題的漫畫,本地起步較遲。在九十年代以前,本地的佛教漫畫均由外地進口。1975年,日本動畫名家荒木伸吾以日本禪宗一休大師為題創作卡通動畫,大受好評。1980年,翻譯成中文,名為《機靈小和尚》在本港的電視台播放,之後更發行一套十二本的《一休》漫畫。1996年坂口尚另行創作《一休和尚》,一套四本,香港均有流通。

417

香港發行的《佛陀》漫畫

1994年,本地出版商將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在七十年代的舊作《佛陀》發行香港版,全套十四冊,內容講述佛陀的生平,出版後也風行一時。近年更將其遺作搬上電影銀幕,先後公映《佛陀:美麗的紅色沙漠》及《佛陀:無盡的旅程》動畫,曾掀起熱潮。雖然這些以佛教為題的作品非為弘法,但能提升讀者對佛教的認識和興趣。

至於專為弘法的漫畫,則主要從台灣進口。1988年,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先後以禪宗為題,創作出《尊者的棒喝:禪說》、《曹溪的佛唱:六祖壇經》、《天下武學的殿堂:少林寺》等作品,以四格漫畫方式,輔以簡潔的文字,介紹禪宗的公案故事。到1997年,再發行《覺者的法音:佛陀說》、《證嚴法師說:靜境的思惟》、《漫畫心經》及《漫畫法句經》,將深奧難明的佛學義理,以簡易的圖文輕鬆表達,自出版後甚受讀者歡迎,多番再版。

九十年代,尚流通多種由台灣創作的佛教漫畫,包括和裕出版社發行的佛經漫畫。另外,佛光文化也發行多種漫畫作品,例如兩冊的《畫說十大弟子》等,而「佛教高僧漫畫全集」也值得一提。該全集編者認為「漫畫是一種溫暖的語言」,現在將「高僧的清逸神韻,漫畫家的藝術風華,就在下筆的剎那間交會,他們的生命情境,他們的精神典範,向人間灑下璀璨的星光」。全書預定出版一百冊,涵蓋古今中外的高僧大德,自2002年發行第一冊,至今已發行五十一冊。

千禧年以後,以漫畫弘揚佛法的作品更趨蓬勃,尤以中華印經協會最具規模。該會將漫畫作品分為:兒童故事、佛經寓言、佛經故事、說故事及佛陀教育漫畫等五大類,至今已出版八十八種,免費結緣。另外,漫畫家蓮歌子亦以「佛教經典漫畫導讀系列」為題,已推出二十本作品。為便利大眾接觸佛學,更創作《漫畫佛學成語》、《漫畫禪》、《漫畫佛學語詞》等。這些都是香港能流通的外地佛教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