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潔靈(Eliza)第一次接受《溫暖人間》訪問是2009年,當時談及她如何面對喪夫之痛以及初學佛的體會。轉眼十五年過去,陳潔靈已經先後完成了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課程以及佛學碩 士課程,畢業後也從未間斷地跟隨法師、大德學習。
今次訪問,聽着她分享學佛多年的得着與體會,彷彿見證着她 學佛路上的成長與蛻變。難得的是,陳潔靈初心不減,她仍然為着每天能夠學佛修行而興奮雀躍。
若說音樂是陳潔靈前半生的支柱,那麼佛法則是她人生下半場 的依歸。明年她便踏入七十歲,如何做到孔子所說的「從心所 欲,不逾矩」?秘訣就是學習大乘佛法的大悲與大智,她說︰「我覺得佛法真係好勁,明白了之後,就知道佛法可以作為我生生世世,在世間面對天地、見蒼生、見自己的一條道路,多麼好!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相約陳潔靈在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做訪問,甫一來到,她便跟經理人說着以往在港大讀書的經歷,回憶起授課的老師、上學的教室、考試做功課的日子……這位久未回 到母校的學生,心情很是雀躍。猶想當初學佛的動機,跟丈夫離世不無關係,一方面想探討生死是什麼一回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心靈有所寄託,沒想到,深入經藏之後,她便被如海的佛法智慧所折服,認定這是她下半生努力的方向。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陳潔靈是殿堂級歌手,在香港音樂界的地位毋庸置疑,她敬業樂業,在音樂事業上力求突破,但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很貪玩的人,小時候讀書成績不好,讀到中五便輟學。因此,能夠完成港大佛學碩士課程,過程也真有點不可思議。「2009年我首先在志蓮讀佛學班,2010年就開始修讀漢文佛典。我一星期要上三天漢文佛典的課,又要去志蓮聽講座,又買書,又做功課,好開心。當時我是全職讀書,兼職唱歌。(笑)漢文佛典有一兩科在港大讀,當時我未來過港大, 好開心,覺得自己進入大學階段,都有少少虛榮。(笑)法相學會是我們另一個上堂的重要地方,我好多老師都是羅時憲的學生, 每次我做完功課、上完堂,就去聽羅公的講座,晚上睡覺時都好像聽到他的聲音。 (笑)羅公好有影響力,而教我的老師都是他的學生,學習是互相啟發,我想知我的老師是從哪裏得到啟發,這是傳承。」
身為歌唱老師的陳潔靈,以學習音樂來比喻︰「有些學生會聽本地好出色的artist, 我會對他們說,你欣賞完香港這麼好的artist,應該了解一下究竟他們在聽什麼,追溯他師承在哪裏,可以得到更多。」因此, 佛學碩士畢業後,陳潔靈也有跟隨法光法師學習梵文,希望了解佛經原典,追本溯源。
佛學碩士 重要里程碑
由於在漢文佛典課程表現優秀,並順利通過入學試,令她成功入讀港大佛學碩士課程,她坦言,在港大修讀佛學的日子令她眼界大開,是她修行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對於個人修行,擴闊我對不同世界觀、不同層面的認知,都非常重要,讓我可以接觸到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的文獻……除了提升對義理的理解,還認識了很多對佛教有認知、對生命有體會的法師和大德,包括衍陽法師、衍傑法師、衍空法師、覺光法師、法光法師,還有黃家樹校長、趙國森老師、李葛夫老師、陳雁姿老師……所有在我身邊出現的善知識,他們全部都是翹楚,我這十幾年思維的轉向,都是經過他們循循善誘去帶領我,我一定要把握這麼好的因緣條件。我本身是個歌手,平時接觸的是另一個面向的事情,要建立新的元素,調節思維,放下舊有的看法。透過修讀佛法,令我的人生觀有改變,無論對我的音樂事業,還是面對世界或近期遇到的社會、人際關係的轉變,都有好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