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二)

欲、精進、心、觀:取得無比智的四種途徑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一位比丘依欲所得的定、所得的心住一境,這稱為欲定。他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捨棄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這稱為勤行。比丘們,一種是欲,一種是欲定,一種是勤行,這就是稱為欲定勤行神足了。

「比丘們,一位比丘依精進所得的定、所得的心住一境,這稱為精進定。他為了不讓那些沒有生起的惡不善法生起,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捨棄那些生起了的惡不善法,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為了讓那些生起了的善法保持下去、不散、增長、充足、修習圓滿,精進、努力、有決心、專注。這稱為勤行。比丘們,一種是精進,一種是精進定,一種是勤行,這就是稱為精進定勤行神足了。

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三)

佛陀稱自己為「三明沙門」而不是全知者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離大林的尖頂講堂。

這時候,婆蹉種遊方者居住在遊方者的單一白蓮園。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他心想:「現在入毗舍離化食時候還早,讓我先往遊方者的單一白蓮園,去婆蹉種遊方者那裏吧。」

於是,世尊前往遊方者的單一白蓮園,去婆蹉種遊方者那裏。婆蹉種遊方者從遠處看見世尊前來,便對他這樣說:「大德世尊,請過來,歡迎到來。大德世尊,你很久沒有到來了。大德世尊,座位已經預備好了,請坐。」

世尊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婆蹉種遊方者以一低座坐在一邊。婆蹉種遊方者對世尊說:「大德,我聽人們說:『喬答摩沙門是一位全知者、全見者;無論行走、站立、睡覺、睡醒,這種無所不知的知見都一直常在,保持不失。』大德,世尊是不是這樣說的呢?大德,這樣說會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婆蹉,我不是這樣說的。這是以不真實的說話來誹謗我。」

「大德,世尊是怎樣說的呢?大德,怎樣說才不會變成誹謗世尊呢?怎樣才是跟隨法義的解說,不會受到同門的責難呢?」

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四)

五力加上慚力和愧力而延伸為七力

「比丘們,有七力。什麼是七力呢?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比丘們,什麼是信力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如來的覺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比丘們,這就是稱為信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精進力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為捨棄不善法和修習善法而持續作出精進,在善法之中堅定、堅決、不放棄。比丘們,這就是稱為精進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慚力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有慚;對心中的惡不善法有慚。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慚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愧力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對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有愧;對心中的惡不善法有愧。比丘們,這就是稱為愧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念力呢?

「比丘們,一位聖弟子具有崇高、良好的念,即使是很久以前所作、很久以前所說,這些崇高、良好的念也會憶持不失。比丘們,這就是稱為念力了。

「比丘們,什麼是定力呢?

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五)

不如理思維是令五蓋增長的食糧,如理思維是令七覺支增長的食糧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

世尊說:「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五蓋和七覺支的食糧和沒有食糧。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大德,是的。」

 

(一.五蓋的食糧)

世尊說:「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貪欲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外相誘人的事物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貪欲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貪欲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嗔恚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嗔恚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外相厭惡的事物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嗔恚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嗔恚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比丘們,什麼是使沒有生起的昏睡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得以增長的食糧呢?比丘們,對沒有歡喜心、懈倦、沒精打采、飯後昏昏欲睡、怠惰的內心常作不如理思維,這就是使沒有生起的昏睡得以生起,或使生起了的昏睡得以增長的食糧了。

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六)

善見帶來善行,善行帶來善果──善美的人生由確立正見開始

「比丘們,一個邪見的人,會以他的見而作出身業、口業、意業,會以他的見而作出思、願、求、行,所有這些行為都會為他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不利、苦惱的果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見是邪惡之見。

「比丘們,就正如將苦楝、絲瓜〔註〕或苦瓜的種子放進濕泥之中,無論它們吸收什麼水土養分,都只會帶來苦、辣、不可口的果實。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些種子是苦果的種子。

「比丘們,同樣地,一個邪見的人,會以他的見而作出身業、口業、意業,會以他的見而作出思、願、求、行,所有這些行為都會為他帶來使人不悅樂、不戀棧、不歡喜、不利、苦惱的果報。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的見是邪惡之見。」

增支部.一.二三零.邪見為因

〔註〕古印度的絲瓜是味苦的一種瓜類。

 

巴利文佛典翻譯與講解(十七)

覺悟四聖諦而不受後有,這是原始佛教最高的修行目標

1. 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前往拘胝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大德,是的。」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拘胝村。世尊住在拘胝村。

 

2.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四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什麼是四聖諦呢?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集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滅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由於沒有覺悟、沒有智證苦滅之道聖諦,因此我和你們長期生死相續,不斷輪迴。

「比丘們,覺悟、智證苦聖諦,覺悟、智證苦集聖諦,覺悟、智證苦滅聖諦,覺悟、智證苦滅之道聖諦,能截斷有愛,盡除各種有,從此不再受後有。」

 

3.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進一步再說:

「由於不能見,

如實四聖諦;

長夜在輪迴,

香港四成垃圾是食物

假如我們做個街訪問,問問大家對於垃圾桶內出現食物有什麼看法,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大喊「折墮」和「無衣食」,但港人顯然是講一套做一套,因為環保署在10月16日,碰巧是地球糧食日的翌日,發布了去年香港的總廚餘數字為每日3584公噸,按年增加10.7%,而食物佔香港總廢物的比例增加到39.8%!發布此數字的時機真是諷刺,因為地球糧食日成立過三十年,目的就是希望全球關注陷於嚴重饑荒的人口近十億,而同時食物產量卻被浪費的全球性問題。按照環保署的最新數字,香港顯然已成為世界糧食危機的標準反面教材。

想知道究竟3584公噸食物有多嚴重?以國際標準,若一公噸食物最少足以給四百人使用的話,香港每日倒掉的便是相等於143萬人一天的糧食,再計算三成廚餘是不能避免的真垃圾(例如骨頭),香港仍倒掉足夠餵飽100萬人的寶貴食糧!

印度十天朝聖團@2012

置身佛陀誕生、成道、說法、涅槃的聖跡,重溫佛陀的一生,時空契應,油然感悟、感動。

禮朝佛陀生命足跡︰藍毗尼、菩提加耶、鹿野苑、拘尸那羅,靈鷲山、竹林精舍、吠舍離和那爛陀大學遺跡。

參訪加德滿都大白塔。

衍陽法師 丹青承善業

衍陽法師說,她要辦一個書畫展。
她拿出一大疊的抹手紙給我們看,坑坑窪窪的花紋上都是她的墨寶。
旁邊的牆上豎着一幅佛像工筆畫、一張橫幅和兩塊裱好的字。
她說,那些都是之前在大病中完成的作品,一邊吐血,一邊抄經作畫,
熬不住的時候就歇一歇,幾分鐘後再繼續。
她邊笑邊說起這段陳年往事,彷彿當年大病的是另一個人。
轉過頭,法師畫的彌勒佛像鋪滿屋子,若坐若臥,眉開眼笑。
倘若不是心底自在,筆下人物,又如何自在?

 

化腐朽為神奇

10月份即將舉辦的書畫展,衍陽法師為其命名「創造緣機」。單聽名字,也許猜不透其中含義;法師取過餐桌上的一疊抹手紙,說靈感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