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和菩薩的分別

觀音菩薩本來是古佛,為了普度眾生,願意降為菩薩。另外,地藏菩薩也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佛和菩薩的分別在於哪裏?是否佛涅槃後不再理眾生嗎?我想不是但不太明白,請法師指示。

修行至福德智慧都達圓滿具足境界者,即成覺行圓滿的聖者,我們稱之為「佛」,菩薩則是仍在向成佛目標前進學習中的修行者。佛菩薩同樣 以度眾生為己任,根本不存在不理眾生之說;佛可選擇示現不同的身份 來度眾生,觀音菩薩是古佛,因觀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 法,因觀以菩薩身來度眾生,更能吻合眾生的心意,故倒駕慈航現菩薩 身,來尋聲救苦,廣度眾生。

建議你應該參加佛學初階班,有系統地認識佛教的教義及道理,當遇到佛法上的疑問,可即時向法師或資深的善知識請教,有助你更清楚明白佛法的道理。

 

整容會否影響運程?

我常聽見有相士說整容可改運,究竟是不是真的?整容會否影響運程?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我整容,是否不孝?

我不是相士,相士之言,不便批評。但以常理而言,如果整容即可改運,世間的問題豈不是很容易解決?再說如果整容效果不好,對個人的心情與行為絕對會有負面的影響;但佛教相信因果,認為命運是自己作自己受的果因法則,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待人處事的行為中,所以,想改變命運要透過個人的修持多懺悔、禮佛、誦經來清淨身心,也要從多行善修福,廣結善緣中,以種善因得善果來改變命運才最可靠。既然 有心想改運,建議參考《 了凡四訓 》,一部教人修福改運的真人真事的典籍,這是明朝袁了凡居士將其改惡修善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經歷,寫成家書《 了凡四訓 》訓示子孫,亦成為後世欲改變命運者的實證寶典,如果你真的想改變命運,參考這本書依法而行必有裨益,既不花費也不冒險。這本書在市政公共圖書館或很多佛道場都不難找到。

懺悔的重要

曾犯戒可有補救辦法?

佛教說有罪即懺悔,懺悔即安樂!像小學生上學做功課,做錯了便改正,只要用心留意犯錯的地方,避免再犯就屬進步了。佛教有很多懺悔的法門,可以向僧寶告白說明求懺悔,可以禮佛求懺悔,但不管用何種法門,最重要的是真心懺悔,決心懺除前衍悔不更作,並盡量反思「在那裏錯,在那裏改」,例如以前有殺生的過犯,現在不只要誠心懺悔,更應盡量護生、持素;如以前常惡口駡人,知錯懺悔後,更應善護口業,常存好心說好話 ……,能如是懺悔才是真懺悔、真改過。

張櫻琴 唐卡是生命

唐卡(Thangka),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

一般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

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

它興起於松贊干布時期,因其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此時此刻,坐在對面的張櫻琴( 以下稱 Kim)正會神地小心勾勒畫布,陽光直直地照上她的臉頰,有些刺眼。

她說,唐卡並不神秘,它只是一種由自己去決定的修行方式,無分貴賤。

只要有一顆虔誠而堅定的心,香巴拉便存在於每個人心中。

禪心+音樂 自閉孩子樂極了

為自閉症兒童而設的音樂會,會是怎樣?

沒有人知道,包括主辦者、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瑞燕教授。

她只希望,孩子們都開心。

家長更加不知道,甚至沒有空間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照顧行為比較異常的子女,

已經令他們心力交瘁。他們與陳教授只有一個共同願望,希望孩子們都開開心心。

首度舉行的《 自閉傳情 — 互動音樂會 》,去年十二月中假座中文大學一個演講廳舉行。還未到開始時間,廳內老早坐滿人,人聲鼎沸。孩子突如其來的叫嚷聲、抗拒父母管控的哭聲、追趕孩子的呼叫聲、深怕孩子亂動的安撫或指責聲,構 成一場隨興前奏曲。舞台前的陳教授,沒有被這前奏曲影響,依然淡定安然,面泛微笑。因為她接納這群孩子們的不一般表達方式,甚至鼓勵孩子們毋須坐在觀眾席座椅上,做什麼也可以。

覺察擁有幸福條件

第五個練習是創造和產生喜悅的感覺。每一位好的修習者都應懂得隨時創造、培養喜悅,這並不困難。因為當你將心帶回身體,你就能接觸到生命美好的事物,覺察生命有很多令你快樂的條件。你非常幸運,你有多於足夠的條件讓你幸福,只需要接觸其中的幾樣條件,就能令你當下感到喜悅。

我們可以做這項練習: 吸氣,我覺察 我的心臟;呼氣,我感恩我的心臟;這個是對心臟的正念。你用正念能量輕輕擁抱你的心臟,就好像母親擁抱孩子一樣。你的心臟很努力為你工作,日夜無休地為你傳遞血液滋養你的身體,然而你並不善待你的心臟:你喝太多酒、吃很多肥膩的東西、很晚才睡覺、抽煙,你並不善待你的心臟。因此,當你吸氣的時候,你覺察自己的心臟,就將你的感恩,你的覺察和慈悲帶到心臟,只需要三秒鐘你就能洞察:我的心臟仍然運作正常,我感到安慰。當醫生告訴你,根據心電圖,你的心臟運作正常,這好消息讓你感到高興。因為我們當中有些人的心臟不正常,隨時隨地可能會心臟病發,他們最深的願望就是能像你一樣擁有正常的心臟。你擁有健康的心臟,這就是你此刻擁有許多幸福條件 之一。當你用正念審視你整個身體,你會發現你有幾千個讓你感到幸福的條件。

 

世界上最美味的泡麵

他是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一個七歲的小男孩。

每當孩子和朋友們玩耍後受了傷回來,他對已過世的妻子留下的愧疚,便感受猶深,心底總覺得不是滋味。

以下是他留下孩子出差當天發生的事。因為要趕火車的緣故,他沒時間陪孩子吃早餐便匆匆離開了家門。一路上擔心着孩子有沒有好好吃飯,會不會哭,心裏總是放心不下。一抵達出差地點,他便立刻打電話回家詢問情況,之後幾日裏也總是一有空便打電話關心孩子的狀況。可每一次,孩子總是很懂事地叫他不要擔心,自己完全沒問題。即使如此,他心裏始終牽掛不安,草草處理完事情,立即踏上歸途。

回到家時已是深夜,孩子已經熟睡了,他這才鬆了一口氣。旅途上的疲憊與擔心讓他筋疲力盡。正準備就寢時,突然大吃一驚:棉被下面,竟然有一 碗打翻了的泡麵!

「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兒子 的屁股,一陣狠打。

農曆九月 想起觀自在菩薩

果果覺得跟觀世音菩薩有一種緣。她從小生長在全無宗教的家庭。媽媽未嫁前會上教會。果果兒時,大廳曾掛過耶穌像, 但不知什麼時候換了。雖然如此,家裏從不出現宗教氣氛。直至兩三年前,果果仍不認為自己會信仰任何類型的宗教。

她是農曆 9 月 19 的孩子 媽媽告訴她那是觀音的節日。這令她感覺有趣,就像有些跟耶穌同在 12 月 25 日生 日的人那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原故,親戚送給她家的禮物,竟然有觀音像。

為了健康,十多年前,果果開始跑步。跑呀跑,她覺得要找一種呼吸規律,偶然在報章上看到六字真言,於是隨意地拿來念,發覺頗能協調 運動時的節奏。開始時,她念成嗡瑪尼巴彌弘。若干年後,認識了一些藏族朋友,才知道藏人的念法是:嗡瑪尼悲彌弘。她現在每天清晨運動一個小時,包括跑步和拉筋,注重用腹式呼吸,腹部收縮時,亦即每次呼氣時,便分別念嗡、瑪、尼、悲、彌、弘。這已成了風雨 不改的習慣。但她初開始念六字真言時,根本沒有想像過會信仰佛教,也不知真言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一切純屬偶然。

Rick Hanson 解構心靈與大腦

本文輯錄月前由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舉辦的講座「 佛教靜坐實踐:傳統的教法和現代運用 」, 其中一位講者 Rick Hanson 的演講內容。

走出劏房 生活要有光

還有幾小時,今天就過去了;或許,明天又是重複的一天。

可曾發覺,我們太習慣在同一模式下生活,同一喜好、同一追求、同一價值觀,

不知不覺,人便跟着主流盲目地走。眼前的余偉業(Ricky),「光房」 計劃的始創人

三年前離開商界投身社會企業,辭退跨國企業總經理一職,只因他深信,

人生價值不應只有一個標準,你可以活得更有意義。

改變,需要勇氣,更需要 傻勁。 有人覺得 Ricky 很傻, 可是當他想到可以幫人一把,他 就義無反顧,特別是他看不慣社 會的「劏房」現象。 一百呎不到 的地方,只容得一張床,一張微 型飯桌,還有窄得連轉身都有困 難的廁所和廚房;也許擁有一扇 窗,卻不能打開,因為窗子都面 向一片烏煙瘴氣的後巷。 可是,貧困家庭在沒有選擇能力下,只好蝸居於這些環 境惡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