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 vs 極之不快樂
我曾被邀請到台灣一個「彌陀村」開示。
「彌陀村」是兩幢十多層樓高的建築物,那裏是修淨土法門的佛弟子聚居的地方,二樓改為很大的念佛堂,大家在那裏早課、晚課和念佛共修。住在這裏的人很有道心,求生淨土的信念很強,大家互愛、互勉,看得出他們法喜充滿。
我問:「如果有人往生了,怎麼辦?」
他們說:「念佛堂隔壁有一房間,遺體就放在那裏,助念時移到念佛堂,七日後在這裏大殮,村裏的人都來相送。」
我很懷疑,那個房只有普通的冷氣,遺體放在那裏可以嗎?怎能保持七天呢?不過轉念又想,彌陀村已運作幾年了,如果有問題亦應早已發現和解決。開示完畢,在回寺院途中,我向車上的人提出上述疑問,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爭着說:「念佛人身體是不會臭的!」
人工受孕失敗是否殺生?
如果人工受孕多次失敗,算不算殺生?因不正常懷孕而要流產,算不算殺生?這些夫婦可以做些什麼?
因不知人工受孕的程序,也不知是否已有生命形成,所以不便妄下定論;但因為人工受孕的夫婦及醫生都是希望成功的,所以即使受孕失敗應該也不是有心傷殺生命的吧!
你所謂的「不正常懷孕」不知是否指胎兒本身有問題,根本不能存活生命而需要流產?或只是因其不能正常健康成長而選擇流產結束小生命?若屬前者,即使不流產胎兒也會死亡,這種情況父母是沒有選擇的無奈,也沒有傷殺生命的心,後者雖然也是無奈,但卻仍是有選擇下的傷殺小生命。兩者即使同屬殺生,但在心念及果報仍是有很大分別的。
在這些情況下,作為父母者當然非常無奈,但每人業力不同,前者可為流產嬰兒多念佛誦經回向給胎兒早生善道,既可令自己安樂一些,也可為自己及胎兒消除業障;後者則建議小生命即使不太健全,但既然有緣成為你的子女,也應該接受並好好愛惜他,不應輕言流產結束他的生命。
泉慧老法師 一生一心 講經說法
提起泉慧老法師,總會令人將他和《 楞嚴經 》連在一起。
眾多經典中,他與《 楞嚴經 》緣分特深,因此也將其住處命名為「楞嚴學處」。
香港佛教界早已用「小楞嚴王」這稱號尊稱老法師,
曾經有位法師說:「泉慧長老如果說自己講《 楞嚴經 》為第二,
就沒有人敢認自己第一」。
現年 88 歲的他,雖然年事已高,亦曾經三次中風和做過兩次心臟手術,
但絲毫沒障礙他四處講經說法的願力。
面臨病苦時他有怎樣的感受? 為什麼年紀那麼大的他還馬不停蹄,
四處講經說法呢? 當年求法又是怎樣的呢?
那天,老法師一一為我們娓娓道來。
出家和求學因緣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泉慧老法師,俗家排行第一,有一雙弟妹;可惜弟妹們和家人因日戰而不幸往生。這種「不好的因緣」使老法師頓感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危脆,亦成為老法師日後出家的種子。他憶述這段往事時仍眼泛淚光。
由中大金飾展說 佛教傳入西藏
茱迪曾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館友。為了慶祝中大成立五十周年,大學文物館正在舉辦一個名為「金曜風華」的古代金飾展,裏 面分三部分,其中一個部分的展品被鑑定為七至九世紀吐蕃的金銀器,主要是金器,亦即青藏高原一帶考古出土或傳世的古金飾。
茱迪抱着增長對藏文化認識的心態,既參觀了展覽,又購買了一套三冊的圖錄,還去聽專家講座。展品之精美,及個別展品面積之龐大,令她大開眼界。可惜的是,在香港不容易找到可信而全面的藏文化專家來解讀這批展品,但偏偏她發覺民俗文化在港頗有擁躉。茱迪為此,覺得可能應該把自己的藏文化圖書館計劃,考慮由香格里拉移師香港。
中大這批高原展品沒有佛教的痕跡,茱迪對果果說:「可能是佛教傳入以前的東西。」
展品屬香港一名古金器重要收藏家的藏品。但藏品不知是否出土文物,抑或是來自藏 人家傳,若只靠科學鑑證,不可能知道器物原來所屬的主人是誰,故此很難確定它們是佛教傳入前或傳入後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