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着

人是因為「執着」而產生種種煩惱。

「執着」是對事理固執不捨的心態。「事執」是由於偏重於「自我」,為了維護自尊,甚至損人利己,造作自私的行為。「理執」是因為堅持於「己見」,迷昧真理,衍生無量煩惱。

「執着」是凡夫的致命傷,令暴躁者變得更衝動,憂鬱者更消沉,懦弱者更頹靡。它是由「貪、嗔、癡」所引起的,佛教稱之為「三毒」,所謂「三毒熾然,苦惱無量。」不少人因貪着五欲( 財、色、名、食、睡 )而潦倒一生,亦有不少人因執着 而謾罵、毆鬥、甚至殺害。在現實生活中,因蒙昧事理,執持己見而延害別人的事情比比皆是。

佛門教人怎樣滅除「執着」呢?「放下」即是。當逆境現前時 —— 如事業逆意、婚姻失敗、家庭吵鬧、親友反目等 —— 必須立刻將煩惱放下,不要執着它,讓它冷 靜下來。所謂:「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並非消極或懦弱的表現,而是積極地去熄滅當下熾然的執着心,令它回復到自己本具的智慧上。

開悟有個樣 ?

開悟,

向來是一個生人勿近的名詞。

不是開口就錯, 就是閉口也錯。

原因是,

即使如何去說,

都會引起誤導。

我想問,

不開口不閉口,

不也是一種誤導嗎?

佛說,

法門有八萬四千個,

其實就隱喻了,

開悟有八萬四千種。

吓?

那祖師們怎替門徒認證?

證,

這個字也被誤讀得離譜,

證,

絕對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對照表,

而是「認出」那個「能力」,

那個「能力」是?

一種既寬廣又集中的覺察能力。

這等於沒有人要理會你的「吃相」如何,

而是要「認出」你有沒有「吃」的能力。

拯救心的末日

世界末日平安度過了,地球依然在轉。有誰會留意我們的心、我們的念,很多時比處在末日更恐慌呢?

記得《 唐山大地震 》這齣電影嗎?幾歲大的龍鳳胎,被壓在一塊大石屎板下,兒子哭喊着「爸媽,救我!」女兒已不能說話,只能用摸來的石頭,吃力地擊出聲響。拯救的人無法把石板移走,只能設法翹起一邊,也就是說,當石板翹起時, 其中一個孩子就會被壓死。兩個孩子快沒氣了,救命的人不斷催促媽媽做抉擇:「救哪個?」媽媽哭喊:「兩個都救。」「不行,只能救一個!救哪個?」那是催命符,媽媽茫然地吐出:救弟弟。這三個字像鑿石一樣,烙刻在半昏迷的女兒腦中。

她命不該絕,從屍堆中醒過來,爸爸的屍體就躺在身邊。媽媽和弟弟已被轉移到別的地方。孑然一身的她,本來有很多機會可以重覓親人,但「救弟弟」三個字讓她深信媽媽不再要她,既然如此,還有什麼親可尋呢?她帶着這份刻骨的傷痛和怨忿,從童年走到中年。

老和尚的修行方法

趙州禪師晚年時,已經是一位很出名的禪師,很多人向他請教佛法。

有一次,一位禪眾問他:「老和尚,你現在還有修行嗎?」因為他覺得老和尚已經很了得,應該不用再修行了。趙州禪師說: 「有。 」那人聽到很高興,追着問:「請問你用什麼方法呢?」心想這些方法一定很好,只要自己學了,不就跟老和尚一樣高明?於是很高興地豎起耳朵來聽,老和尚答:「我覺得睏便去睡,肚子餓便去吃飯。 」

那人有點失望地說:「這些事三歲小孩都懂啦。 」趙州禪師說:「對,三歲小孩都懂,但八十歲的老人卻也做不到。為什麼呢?你們吃飯時千般計較,睡覺時就萬般思量,吃飯時根本不是在吃飯,睡覺時也不是在睡覺。你們沒有專心,做一件事時卻想着另外的事。 」

現在世界上大部分人就是這樣子,因為太多妄想執着,所以生活和修行便不相應。修行是要把妄想執着對你的影響慢慢地減少,不用強迫自己,但也不能隨便和懶惰。有句話說: 「做事要快,但不要急。 」 其實這就是修行。

為善需要堅持

衍陽法師講座輯錄「 清醒地將錯就錯 」之四

衍陽法師在上文教我們如何認錯,以改善人際關係,但有些時候,錯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那麼,我們便要對自己的信念多一份堅持。但當我們的堅持得不到好結果時又怎辦?今期法師教導我們對善念要有一份堅持,不要放棄行善。

陽:衍陽法師 眾:觀眾

陽:每一個人的要求都不同,每一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每一個人想要的都不同。我們在任人宰割的時候,如何能對自己的信念多一份堅持?

可能你會問:不是說堅持下去就會有轉機嗎?為什麼別人堅持,我也堅持,而我的堅持卻得不到好結果?人天生有種力量,是可以自我超越的,如果要你每日抱住一個西瓜走回家,你會覺得很難。但懷孕的時候,你知道肚子裏的不是西瓜,是一個小生命的時候,你能不能?

眾:能。

與疼痛共處的妙方

2020 詠給.明就仁波切

親授線上課程 第十堂開示摘要

日期:2020 年 6月 14 日 下午 11:00

 

疼痛是快樂或痛苦取決於你

疼痛本身有可能帶來快樂,也有可能引起痛苦,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有時候,人們會說自己真的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夏天的時候在室外走,感覺自己無法呼吸,覺得非常難受,每走一步都很不舒服。然而你到了健身房,運動之後,你決定要去做蒸氣桑拿。桑拿房裏面非常熱,而你感覺很享受:哦!終於感受到這種熱力了。桑拿的熱度,和外面的高溫,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然而當我們的心認為這是對自己好的,你會花錢來這裏感受熱力。那麼,健身房外面的熱度,是痛苦的成因;而健身房裏面桑拿的熱度,是快樂的成因。這都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疼痛。

 

佛像經書損壞了,怎辦?

那些已經損壞,或者斷斷續續,已經看不清楚的講經光碟,請問應如何處理?佛像壞了、經書壞了又應該如何處理?

損壞的講經光碟可回收再造。迎請佛像、經書回家後,應以禮敬、慎重的態度小心供奉,盡量避免因粗心大意致令佛像、經書破損。再者,經上有云修補佛像、佛經有無量功德,即使佛像、經書破損,只要我們有一份尊重心,可修補後繼續供奉,不應生厭棄心。若破舊至無法修補則可在潔淨的地方火化。

為什麼會頭頭碰着黑?

最近我頭頭碰着黑,我婆婆說因為這個月是我的陰月,所以諸事不順。請問法師什麼是陰月?如何化解?

佛教並沒有陰月之說,只是你認為自己近來諸事不順,頭頭碰着黑,所以才會認為是什麼陰月之故。其實人生際遇難免有順有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正好說明諸事不順是常有的事,毋須掛礙。要化解不安應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在「不順」的事件上多反省、懺悔、改過,並每天早晚念誦《 心經 》廿一遍,若早上時間不足夠,可於早上念十遍,晚上念廿一遍,令自己心境平靜,只要能定,就有智慧處理事情,事情處理得宜,自然諸事順利。

如何消除對海難的恐懼

早前的南丫島海難事件,令我甚為不安,我每天上班都要乘搭渡輪,每次上船也十分恐懼,晚上更發惡夢,請問我應如何做?

海難是一件不幸的事件,全港的人都感到難過,你有不安感是正常的,但凡事都會過去,亦應知道意外是偶發事件,不會經常發生 的,所以,不用過於擔心。若仍感不安,可每天念《 心經 》回向給死難者,也回向給自己消除恐懼,保持心中平安。有時間可多往正信的佛教道場聽經聞法,多聽經聞法可以開智慧,令自己明白事件 的真實面;亦可多誦經、念佛,藉修持可得定力,能令自己可以得到智慧與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