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闆洗腦

開示:阿姜布拉姆
   (Ajahn Brahm)
時間:2013年2月26日
地點:荃灣弘法精舍 

 

本篇講座節錄阿姜布拉姆法師去年在弘法精舍的演講,法師以輕鬆幽默見稱,
他用生動的譬喻來描述,什麼使得我們人生變得沉重。
他更以鬼馬的對比形容煩惱,說明我們不應該執取那些煩惱。
同時,法師簡單且有效地提供解決煩惱的方法。

 


380

阿姜布拉姆簡介

衍藏法師 藝員變法師 學佛解心寃

當了二十年電視藝員,出了家二十年,
衍藏法師(俗名莊文清)首度開腔說自己的往事。
往事並不如煙!它是烏雲蓋日,它是雷暴電擊,
而最終,雲霧盡散,陽光普照心田。

 

文靜低調的衍藏法師(莊文清),橫看豎看都不像是當藝員的品性,偏偏她畢生只打過一份工,就是演戲!任職無綫電視二十年,直至出家才解約引退。

說起入行的因緣,原來有段古。「小時候媽媽帶我看相,相士說我會吃十方飯。媽媽就以為我應該做戲子。1971年我中學畢業,無綫電視第一期藝員訓練班招生,媽媽就要我投考。」

孝順的文清,乖乖成為藝訓班第一期學員,「電視台的人很斯文,訓練班的導師人才濟濟,包括鍾景輝、劉芳剛、陳有后、葉惠康、毛妹等,教導我們戲劇理論、聲樂、舞蹈等,是全方位的訓練,很嚴格,我記得當時還要練一字馬,人人都要下苦功。」

太多選擇

「唔 …… 吃什麼好呢? A 餐、 B 餐、 C 餐還是 D 餐好呢?唔 ……」

「啊,小姐,不好意思,今晚 A 餐、 B 餐、 C 餐已經售罄,只餘D餐。」

「啊!什麼?!只得 D 餐?!…… 啊!真好呀!真好呀!我不用躊躇了!不用苦惱 了,就要 D 餐呢!呵呵呵呵!」

 


現代人有很多焦慮和壓力,很神經質,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有太多選擇。

現代心理學證實:只要減少貨品種類,就可令消費者的焦慮降低!

多選擇本來是令人自由的一種方式,可是當選擇太多,人就會陷入焦慮和苦惱。因為人會擔心自己沒有選到最好和最明智的品種,害怕蝕底,害怕讓別人得了最好的。

因果由你決定

在同一時間內,我們可追求而又能得到的,實在有限。例如你乘飛機去英國,就不能同時坐火車去北京;你瘋狂掙錢,就難免疏忽了陪家人的時間;你選擇了情人,就自然失去丈夫或妻子。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這在西方經濟學上叫機會成本,客觀來說是一種交換,實際上就是因果。但偏偏很多人,做的時候不理前因,受的時候卻不想要這樣的後果。

有位老人家常流淚自責,訴說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自私放縱,丈夫的一生,特別是最後幾年的歲月,就不會那麼孤單寂寞,甚至淒涼。

所謂佳偶怨偶,未到最後一刻 不能定論。像那位老太,本來很幸福美滿,丈夫經營生意,既體貼又顧家,不知羡煞多少旁人,但她就是不知足。年輕時恃着丈夫窮追了自己好幾年,心想對方不能沒了自己,心理上就以此為要脅,只顧消遣吃喝玩樂,丈夫每勸告,就鬧着要離婚,丈夫很愛子女,唯有息事寧人。 到年紀大了,就只顧和友人結伴外遊散心,卻從不歡迎丈夫同行。老伴退休了,她在家總是一言不發,連飯也不願陪吃一餐,對着他終日冷口冷臉,如果開口就只是罵。老伴很無奈,被罵時就靜靜躲到一角,或者她在家時自己就外出。

可否更改齋期?

法師,我本來一直以觀音齋期及初一、十五等日子作齋戒日,但有時工作上的應酬、朋友間的聯誼,酒肉都在所難免,可以避的我都盡力避免該日食肉,但有時真的避無可避。請問法師該如何解決?

能夠發心在初一、十五或觀音齋期持素是好的,功德亦大。既然發心 在上述日子持素,應該堅持。只要有願有心,任何困難都可以解決, 任何阻礙都可以避免。如果真的避無可避,應懺悔及連續持素三天作 補償,如此才有警惕性,才能令自己不過於放縱、隨意更改持素的決 心及實踐的原則。

智平法師談淨土宗的三資糧 正信 發願 實行(二)

上一期法師敍述什麼是「 三資糧 」,再說三資糧必須從「 信 」開始 。今期法師說到,學佛首先的「 信 」念是佛教能夠給予我們快樂 。再依據正確「 信 」念建立正確的「 願 」望,最後才能實「 行 」願望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