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尋找人生新乳酪

每次事業碰到挑戰,都想起《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是 Dr. Spencer Johnson 第一本書,寫於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

內容很簡單,其實就是跟隨客觀環境而作出改變。像冰河世紀來臨一樣,當時很多生物不改變、不遷徙,結果就絕種了。所以作者強調要時常提高警覺,不要死懼怕改變、不坐以待斃,想像美好的將來,就有勇氣向陌生的地點出發,去尋找新乳酪。

內容很有道理,看了幾次,總覺得缺了些東西。到了2003年讀了作者的第二本書《禮物》(The Present)。作者的心路歷程慢慢有所改變,漸趨成熟,我也開始明白了。

智斷煩惱

528

 

一個人常常煩煩惱惱與貪嗔癡相應,智慧就不可能開,所以要透過修善、聽經聞法,學習以慈悲心關懷一切眾生,積極地修布施、持戒法,才有辦法降伏煩惱。

煩惱又稱為結使,「結」就是心打結了,糾結在一起沒有辦法打開。面對境界時,心就糾結在那裏,沒辦法自在、沒辦法超越。所以「結」有困擾的意思;「使」是說它會驅使我們行動。煩惱有很大的力量,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反應到我們的行動來,反應到我們的語言來,它有強大的推動力,驅使我們去造作。

陶藝 把心靜下來

「梨木製陶所」之得名,比我想像中來得直接,全因工作室位於葵涌梨木道,但簡單名字的背後,卻承載着兩位年輕陶藝家對理想的堅持。「九十後」的李穎儀(Wy)和許俊傑(Ryan),既是情侶,也是合作伙伴,三年多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默默捏着陶泥,凝視出對生命的專注。

對他們而言,藝術就是生活,但最近大家的生活都好像過得不容易?「藝術作品有本身的力量,讓人好好休息,整理自己,不要讓憤怒蓋過理智,這很重要。是安靜的力量。」年輕的眼眸裏,藏着堅定的信念,令我有點自愧不如。
 

因為外在環境喧鬧,內心的平靜更顯重要。葵涌梨木道兩旁工廠大廈林立,行人與汽車熙來攘往,沒想到當中有這樣一片寧靜的小天地。踏入 Wy 和 Ryan的工作室,先隱約嗅到彩料的味道,然後看到是一片耀眼的白,沒雕琢的裝潢,映襯出陶泥的原始與寂靜。來過這裏的,除了我,還有促成這次訪問的常霖法師。

 

向化學用品Say No!

近年和癌症團體分享環保家居清潔心得,開場白先令病患們理解:活在都市,衣食住行每一環,都充斥着毒素。我們吸的空氣、吃的食物、使用的個人護理品、每天在不同環境下接觸到的物質,都有可能帶有毒素,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種種毒素殘留體內混在一起,有機會產生「雞尾酒效應」,令身體發病。所以都市人應在生活層面上有意識地時常保持健康,早睡早起、多做運動、作息定時、多菜少肉、避免食用太多精製及含添加劑的食品、常到大自然吸收負離子等等。

有位住村屋的朋友所經歷的故事很值得參考,他每隔不夠兩個月,便被家中「爆屎渠」所困擾,在大惑不解之下,請教吸糞師傅,師傅解釋:「原本那些糞便都可隨着適當的時間天然分解,但你和鄰居們長期使用過多的化學清潔劑及漂白水,把渠內的好菌壞菌統統殺掉,在廢物不可自然分解下,便產生這現象。」其實我們的身體也和大自然一般運作,原本好菌可制衡壞菌,但當身體太過依賴抗生素,好菌壞菌都同時被殲滅,結果便會削弱自身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