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心化解責罵

天漸漸地黑下來了。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緊張地跟着同學的身後,悄悄地扒開農學院試驗田的木柵欄,鑽了進去。

這位高三甲班的同窗小朱,上周到附近的農學院探訪親友時,偶爾發現了這塊試驗田,裏面種着許多比市場上出售的還鮮美的瓜果蔬菜。臨別時,親友還從試驗田裏選了一個大西瓜,讓他抱回宿舍跟同學們分享。大家吃後都讚不絕口。小朱忍不住試驗田裏那些鮮艷欲滴的水果的誘惑,決定帶他晚上一起去偷摘。小朱蠻自信地告訴他:「跟着我進去,保證沒事的。」

這當兒,兩人在試驗田裏剛剛手忙腳亂地摘了幾個柿子,就聽到不遠處有腳步聲傳過來。

不好,有人來了!機敏的小朱馬上鑽出木柵欄的缺口,迅速地逃之夭夭。他卻雙腳一軟,癱坐在那裏,懷裏的柿子滾落到地上。

「完了,若是被學校裏知道,肯定會處罰,我升大學的夢想也許就完了。父親肯定會揍自己一頓,母親也會傷心得抬不起頭來。」他萬分沮喪地雙手捶頭,懊悔不該受了同學的慫恿,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窘境中。

志工菩薩

越是發達和富裕的社會,越多人感到不快樂。當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之時,卻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便開始明白需要從心靈上着手。禪修,就是使心靈感到富裕的方法。

尤其是在經濟低迷時,許多 人都愁眉苦臉,為生計奔波勞碌,但是整天憂這些、愁那些,能夠幫我們度過難關嗎?假如因為環境因素,暫時未能夠把禪修融入生活之中,倒不如嘗試放開心懷去做志工,學習觀世音菩薩,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反而有機會從中得到比金錢以外更重要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必須建基於無求付出的態度,在付出的同時,其實收穫更多,最 終得益的還是自己。

發心做志工和幫忙做義工是完全不同的:「義工」是義務工作,好像可做可不做,很容易會計較自己的付出;「志工」卻是自願工作,以了解對方的需求為主,帶着歡喜心,重視付出多於獲得,用無所得心無私地幫忙,還能夠承擔責任。

大覺福行中心的藥師佛

去年書畫展籌募到一筆經費,我就盤旋着怎樣尋找適合的地方,開展一些更加利益大眾的課程及活動。這大半年確實很忙,終於開辦了一 日的專題課程:「老有所用」及「和孩共處」。看到老人家發自心內的喜悅和歡喜,看到家長們對處理子女問題稍有增長的自信,我們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幾個月來看過很多地方,不是租金太貴,就是地點不適合,又或是業主不租給宗教團體。無論怎樣我知道不能氣餒,個多月前我再找地方,在工業大廈內,六千呎,很殘舊,什麼也沒有,裝修費估價超過二百萬,肉痛兼心痛,但合適的地方難尋,見租金及地點很適中,業主也答應租給我們,便決定租了。還來不及開心,就接到消息,幾個月無人問津的單位,竟在同一 日有幾個人看中!業主便反口不租給我們,真的有點氣餒,不知下一個機緣會在何時再出現?

我的綠色靜心之旅

推廣綠色生活十多年來,回看自己前半段日子,我的心一直沒有靜下來。我是位完美主義者,性格直率,生活上各方面的堅持,原來一直為家人、朋友帶來壓力亦不自知,直至遇上我生命的恩師——烏普老師(Upul)的教導,開始令我改變,我慢慢學懂用心去感受生活,和自己及別人融洽相處。在推廣綠色生活時,學習令自己及別人都更自在。

十年前我姐是家中首位學習靜修的成員。還記得當時看到她靜坐,我的反應是:這玩意兒沉悶至極!坐着一動不動,我肯定這生不會學習這個!誰知直至2007年暑假結束,我的「暑期恐懼症」又再發作,心內急着要離家找地方讓自己喘息,正好從瑜伽老師口中得知一位從斯里蘭卡來的禪修導師將舉辦一連十天的靜修營,期間必須「止語」。我二話不說便報了名,但內心忐忑不安的懷疑,多話的我,嘴巴持續十天不說話會否長出霉菌來。

 

李錦 從親子理財說做人

李錦(Edmond)現職法興證券環球股票產品董事,曾著作《 從一元開始 》分享親子理財心得。

他近兩三年舉辦超過 20 場親子理財講座,說理財,背後更重要是教做人,

父母是一面鏡子,直接反映,絕無「欺場」。

這天,李錦在某商場舉行親子理財講座,他的太太和兩個兒子也來支持,

大兒子 Jack 今年 15 歲半、小兒子 Jackson 13 歲,留着與爸爸一樣的平頭裝,

李錦上台分享時,兩個孩子都全神貫注,問他們覺得爸爸說得如何,

他倆腼腆笑說:「我們聽過很多次喇!」分享會完後,

跟李錦和他太太 Vicky 作了簡短訪問,chit-chat 親子心得,話題就由家長開始。

譚寶碩 點一瓣心香

兩年前的温暖素宴上,第一次聽譚寶碩老師的簫。

如傾似訴的簫聲一起,偌大的會場,幾乎瞬間安靜下來。

略帶蒼茫的淒美音色,留在腦海中的,是人人側耳傾聽的畫面 ……

兩年後,有幸到老師的家中採訪。

品着泡好的青草茶,從藝術到文化一路暢談,結束時卻發現,錄音筆竟早已罷工。

硬着頭皮再度登門,老師笑眯眯地拉着小狗開門迎接,無絲毫介懷。

又再一杯清茶,從音樂到人生娓娓道來,越發地感覺到,老師是如此純善的一個人。

每每抬頭憶述時,眼睛裏的那股清澈,彷彿能映出一片天地。

心像一卷綢緞,染上瑰麗的色彩,滿是感動。

荷塘美景令人垂涎

蓮子是荷花的果實,藏於蓮蓬中,取出曬乾去皮後就是我們吃用的蓮子。它是滋補食材,具有補脾、益腎、健胃等功效。荷塘之花這道菜所呈現的猶如一朵荷花,冬瓜卷鑲嵌着蓮子,再由小棠菜襯托出蓮蓬的造型。根據師傅教授,冬瓜不宜刨得太厚才可口。可用手指當作捲冬瓜的工具,捲口的大小剛好嵌入一顆蓮子。

荷塘之花( 冬瓜包蓮子 )

材料 ︰

冬瓜刨 30 片

蓮子 30 粒

小棠菜、西蘭花、紅蘿蔔、杞子(伴碟裝飾用)

(冬瓜和蓮子數量成正比,根據個人的食量決定數量。)

調味料 ︰

糖 少許

鹽 少許

素上湯 一罐

生粉 半茶匙

做法︰

隱世菩薩

初次認識這位師父,印象最深刻是她樣子平庸、神情呆訥、衣着隨便,跟她說話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在一次法會中,我們幾位比丘尼在閒聊,談到感應,本來坐在一旁的她主動插話,說很多年前她考車牌,已經第六次了,依然失敗。教車師傅無奈地說:「如果你能成功考到,我就將你以前所有學費全部還給你。」她聽後很難過,心想:「我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又令出家人顏面無存,怎麼辦呢?」於是她就祈求觀世音菩薩:「我考車牌不是為享受,是想行菩薩道幫助別人、方便別人,祈求菩薩加被,讓我不再浪費時間,浪費十方供養。」

她又再次排期,到考牌那天,依然沒信心,擔心第七次歷史重演。考牌官是位白種女人,身裁很肥胖,她心裏更忐忑。車在路上左轉右轉、上坡下坡,最後要考泊車了。當她泊好車,停下來一看, 歪歪斜斜的,心想一定又不合格了。考牌官在文件上簽寫,吓!竟然給她 「Pass」,合格!她喜出望外,連忙合掌:「多謝菩薩,多謝菩薩。」考牌官不知她說什麼,便回 應:「Good luck !」

有日她來電,興奮地說:「我知道怎樣行菩薩道最方便啦!」究竟如何做呢?她說:「找一個人多的巴士站,見到人就合十說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