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養動物的掙扎

「前日,朋友來探我,送了一隻與毛毛同色、同樣的兔兔給我,並說:『你看!他〔按〕和毛毛一模一樣,你把他當成毛毛,就不會那麼難過了,而我們這一班兔友,可繼續出來聚會傾談兔經呢。』毛毛離世只有一個月,我此時怎可再投入另一段感情呢?我不會變心,而且倘若我再投入感情,我擔心自己難以承受再面對死別的傷痛;或者我會嫌棄他不及毛毛般乖巧,再而後悔自己不夠愛他。其實沒有毛孩,沒有共同話題,我仍可和過往的兔友或親友連繫嗎?我可嘗試適應一個人的生活?」晴晴焦急地和我說了以上一番話。其實,當我的愛狗離世後,我也曾有過晴晴的朋友之想法:「如果那人的狗(和我的狗是一模一樣)是我的就好了!」

當毛孩離世後,你也泛起過這些掙扎嗎?這是很正常的,只因面對失去毛孩的你,很想尋求方法去緩解傷痛,重拾生活方向。其實,再養動物的決定並沒有對或錯,也因人而異;反之,在抉擇的過程中,我們可多了解自己的需要及困難。以下是一些重點:

每個毛孩都是獨一無二,新的毛孩並不能取替離世的毛孩,否則只會令你更失望。

不要誤以為再養動物可把情感轉移,從而忘記哀傷,其實哀傷只是抑壓着,也會長遠影響生活,建議先照顧自己的情緒。

修行上的包袱

修行的重點是修自己的心。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被訓練要出人頭地,希望比別人成功,導致有些人連學佛修行,都會不自覺地要比別人修得好。於是,不但在佛學知識上要贏人,甚至還會追求各式各樣的神通境界,總是用外在看得見的成就,來評價自己成功與否。其實這些都是外來的煩惱,不論身上揹着的是岩石、寶石或是鑽石,在修行上都是包袱。

這些包袱會漸漸變成一種執取,除了一些佛學知識之外,更容易會以外在環境的好壞,來決定是否適合修行。比如要有乾淨、安靜的環境才能念佛打坐,因此要先布置好佛堂,一想到布置佛堂,就開始比較裝潢、比較佛像,最後連一句佛號還沒念,就弄出一堆煩惱。等到最後弄好了一個莊嚴的佛堂,內心已經覺得擁有佛堂,就是在修行路上進了一大步,心裏總是揹着外在的東西,怎麼可能自在地修行呢?

曾經有個故事說,一位比丘出家後,覺得寺院每天出入的信眾太多,煩雜得沒法修行,於是他就跟方丈告假,要到深山裏清修。但去了沒幾天,又覺得山裏也吵得很,經常有蟲鳴、鳥叫跟風雨的聲音,弄到無法安心,所以又跑回來了。

只在乎你感受

人世間沒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快樂與否是在乎你的看法和心態。

多年的尋覓,還是守候不到好姻緣,可能是上天給我們一個機會,好好侍奉年老雙親,多陪伴他們幾年,以至他們不在時,可留下一段美好的相處回憶,我們也盡了本分,不會後悔。

等了很久才有一個放假的機會,但又生病了,可能是我們的生理時鐘告訴我們,是時候要休息了,否則又是忙着應酬玩樂,把節目安排得密密麻麻。

經濟不景氣下,多人失業了,可能這是上天安排我們一個休息和充電的機會,為不久的未來作好準備,從新出發。

有錢的時候,便到北歐芬蘭看北極光;沒錢的時候,可以到新界大埔松仔園看螢火蟲,同樣浪漫。可以旅遊時,可跑到安徽省黃山看日出;不能遠行時,也可跑到大嶼山鳳凰山看日出,是同樣的太陽,大自然沒有偏袒哪一方。物質可用金錢衡量,但氣氛卻可以由自己營造和意會的。

可能你會說那是阿Q精神,其實阿Q精神沒什麼不好。有些人常說「性格改變命運」,我想性格可令我們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從另一角度去看事物,得使你萬事隨緣,心安自在。好像陶淵明的詩一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是刻意尋覓,而是隨着你的心境而悠然自得,我們又能否做到「心不隨境轉」,甚至乎是「境隨心轉」呢!

精華較多的湯要小心

香港人喜歡飲湯,電視日夜教煲湯,記者問:「可飲什麼湯?」病人話:「醫師點會唔識煲湯?」湯水控:「我每日都要飲湯。」

中、西、老火、即滾、素、肉、藥材,湯、全部都係湯,種類極多,健康人士每周數餐未有不可,但某些湯水如紅菜頭湯、苦瓜湯,偏涼,手足冷易暈女士,最好先問問家庭醫師,以免暈上加暈。今次分享精華較多的湯所引起的問題。

精華較多的湯?

老火湯經長時間煲煮,精華多,但其他濃湯或稍濃湯,都精華不少,如blend(混合調製)了的西湯;很多材料但可能只煲一小時多的,如青紅蘿蔔湯;材料未必多,但很快就可把材料煲爛的,如番茄薯仔湯;還有很多肉湯,雖然未必很濃味,但一個多鐘已煲出不少精華。

加重三高濕疹過敏

精華不好嗎?好,適不適合就因人而異。在交通不便、糧食種類少又短缺地方,湯水物盡其用,容易吸收,多人適合,但在三高營養偏側失衡城市,就要適可而止

另外,此類湯屬中醫的肥甘厚味,易惹濕和加重多種病,如咳嗽、身痛、濕疹、暗瘡、皮膚過敏、較重的鼻敏感,而這些又是香港常見病,所以很多人不適合這類湯。

還有希望大家提提家中長輩,如有三高,請少飲老火湯。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一位居士非常喜歡投訴,不斷抱怨,覺得全人類都虧欠她,但事實上,大家都覺得她家庭幸福。她父母注重養生,身體健康,沒有讓她擔心;子女學業有成,投身社會,收入穩定,又懂得幫補家用。丈夫除了努力工作,還兼顧家務,減輕妻子負擔。

豈料她只覺得自己受委屈,不滿意父母當年重男輕女,丈夫寡言不夠溫柔,子女只顧拍拖……諸如此類的「三幅被」怨氣,不斷重複。

陳麗雲教授分享過一個真人真事,一位諸多抱怨的居士,跑到大嶼山找師父吐苦水。師父已經不是第一次聽,每次被她拉着傾訴幾個小時。後來師父心生妙計,請這位居士提起一桶水,不要作聲,待師父通知她才可以把水桶放下。

可想而知,提起水桶沒有難度,但一直提着就不容易了,重量好像不斷在增加似的。這位居士很尊重師父,言聽計從,咬緊牙關忍着,後來越來越承受不住,大聲向師父求救。

師父就是等待這一刻!

她所抱怨的種種,其實就是這個水桶,多重呀!但只要把水桶放下,什麼壓力也就會消失!

換個角度想,父母體諒、子女懂事、丈夫細心,都是求之不得的好因好緣,如果硬把注意力集中於負面的角度,就好比提着這桶水,苦的、笨的都是自己!

2021年伊始,祝福人人都能夠把水桶放下來,身心輕安!

童心看世界

愛因斯坦讀小學時。

有一天,放學回家路上。

他指着廣場前面的一尊雕像,對同學說:「你們相信嗎?我可以叫這尊石像站在我面前。」

同學們都笑他:「這是不可能的事。」

愛因斯坦說:「好,你們不相信,就睜大眼睛看吧。」

愛因斯坦登登登的跑到雕像面前。

他回頭對同學說:「你們看,這不是雕像站在我面前嗎?」

⋯⋯

童心看世界,一切都不同。

讓雕像站在自己面前的愛因斯坦,長大之後,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重要理論「相對論」。之後,更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以及很多

項物理學的重要理論。愛因斯坦的思維影響了近代科學,影響了人類世界。

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看法。

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聽法。

一樣的腦袋,不一樣的想法。

人生的風景,千迴百轉。

看遠,才能攬物於胸。

看透,才能跳出迷惘。

換一個角度去看事物,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事情,世界便會不同。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總有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看不清的明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微笑解憂 願能傾聽

有一晚收到朋友的訊息,告知情緒波動,希望能通電話。電話中聽着朋友的訴說和提問,也聽到自己在給建議和解決方案。通話結束,靜靜地坐着,知道真正能夠幫助朋友的,並不是我的建議、答案,朋友需要的是聆聽……

雖然這位朋友希望有人給與指引,但我對事情的瞭解只是片面,而我卻即時作出許多判斷:「這是正常,這是需要處理……讓你痛苦的人,其實內在是關心你的……」當對方被痛苦淹沒,在哭着訴說時,我的建議和忠告,會是他抒發情緒的阻礙。

作為心理輔導者,聆聽是關鍵;作為朋友,同樣需要聆聽。老師一行禪師在開示時,常常給與關於聆聽的教誨:「安靜的坐着並傾聽,不去打斷,也不做反應。牢記傾聽的唯一目的:給予對方一次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對方感受到巨大的慰藉。」我謹記着這一句,在帶工作坊時,也會分享聆聽的藝術。但會說和做到卻是兩回事。

老師教導「深度聆聽」,本以為懂了,但聆聽不是一個動作、一個姿勢能夠做到。「聆聽」是修習,需要修行的功夫。能夠聆聽,是因為慈悲、關愛;能夠聆聽,是因為能夠空了自己、不判斷、不批評;能夠聆聽,是因為內心平靜、心如明鏡地反照。

動之以情 愛牠不如放開牠

最近,有一位信徒的小狗狗往生了,信徒請動物善終公司火化了狗狗的遺體,並決定把骨灰安放在家中。結果為自己帶出千萬個責備……

他的爸爸說:「人鬼殊途,陰陽絕不能同宅!」

他的媽媽說:「這樣處理,會令小狗捨不得離開,令他不能投胎的。」

朋友A說:「骨灰聚集了邪氣及負能量,家人及自己的運氣也會受到影響的!」

朋友B說:「我妹妹試過將去世貓貓的骨灰放在家,結果她病了三個月,一直看醫生也沒有痊癒。之後,朋友教她將貓貓的骨灰撒到海中,不久,妹妹的病便不藥而癒。這些事,信不信由你!」

這個信徒因此覺得十分困擾,他最擔心的是會影響狗狗,令狗狗不能「投胎」,同時也怕會令家人運氣或身體不好,結果便前來「求救」。

佛答喵星人

問: 我們死後,主人把我們的骨灰放在家中,真的不好嗎?原因何在?

一望無際 覺性偵探

今天我是偵探、是間諜。我要跟蹤一個人!

我要監視這個人的行蹤、監視他的思維;我要監視他一舉一動,還要監視他每一念頭思想。

要監視一個人的行蹤還不算太難,但要監視一個人的思維,可能嗎?你怎知人家在想什麼啊?

要監視一個人的思維,是有可能的。這不需要高科技精密儀器,不需要任何工具。因為,我要監視的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我要清楚我身、口、意每刻舉動,不單要每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講什麼,更要清楚看到自己每刻思維、每個念頭的運轉。例如,這刻我在看着這搭檯的大嬸,我覺得她太肥了。下一刻,我在想我的波士今午又會用什麼招數迫我工作……再下一刻,我在想這颱風會不會來個急轉彎吹來香港等等等等……

我這個偵探、間諜,要嚴密監視這對象人物,要知他每個念頭在想什麼和想到哪裏去了。然後,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人的念頭拉回來,令他不再亂想!這是艱難任務,絕不容易完成,要不斷的修行磨練,方可成就。這就是自己查自己的「覺性偵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