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漫畫緩解生活壓力

到了九十年代初,港人對於「九七大限」有一重驅之不去的迷霧,對前景和前途失卻信心。部分有心人特以出版佛教漫畫,希望透過幽默有趣的佛經故事為社會大眾紓解壓力,藉以提升對佛法的興趣,於是促成了《大自在》及《漫畫九七禪》等面世,可能是本地最早為弘法而出版的佛教漫畫。

《大自在》由好小子及寧采臣合作製作,因內容簡潔又富有禪意,出版後頗有銷量,加推《小自在》漫畫;而《九七禪》則以「解決人生問題和增進幸福」為宗旨,作者認為香港人習慣受環境和別人影響支配,唯有佛陀倡導重尋「內心自由」才能得到真實而恆永的幸福,所以發心繪製佛教漫畫,「藉着佛法的無比力量為港人重建一個有根的香港,使能更自由地生活」。以上的作品均以小和尚為主角,透過與方丈和師兄弟的有趣對話,帶出佛教的生活智慧。

1995年,另有資深廣告創作人陳彥之先生,以插畫方式繪製《漫畫百喻經》,由香港的聚賢館出版。

《百喻經》是家傳戶曉的佛經寓言故事,內容看似荒謬,其實是以嬉笑的語言傳達佛法,故事主人翁的作為正是我們的生活寫照。現在畫家以淺白的語言和清爽利落的畫功,將智慧箴言更具體地呈現,使讀者易於掌握吸收。

香港的佛教漫畫發展

書展上留意到一套名為《大師密碼A~Z》的佛教漫畫集(台灣法鼓山,2006年),以26個英文字母排序,挑出重要的英文生字,介紹歷史上著名高僧的故事。內文簡潔扼要,且中英對照,又配有漫畫插圖,既可學習語文,亦能灌輸正面價值,確是一套培養兒童認識佛教的好書。

說到以佛教為題的漫畫,本地起步較遲。在九十年代以前,本地的佛教漫畫均由外地進口。1975年,日本動畫名家荒木伸吾以日本禪宗一休大師為題創作卡通動畫,大受好評。1980年,翻譯成中文,名為《機靈小和尚》在本港的電視台播放,之後更發行一套十二本的《一休》漫畫。1996年坂口尚另行創作《一休和尚》,一套四本,香港均有流通。

417

記林楞真居士

416

林楞真居士德像

二十世紀初的香港,已是東亞的著名商埠,因華洋共處,市面繁榮,瀰漫濃厚的西洋風氣。當時,部分華商如潘達微、戴東培、劉德譜等居士以佛緣成熟,自發組織都市的學佛社團,既為傳揚佛教,廣結善緣,亦藉此宣揚傳統宗教文化,免致沒落。不過,因缺乏經驗和資源,都市佛教組織仍在摸索階段。

佛教文化保育的概況

415

長山古寺是香港唯一的法定佛教古蹟

近年,經常聽聞佛院產業變動的新聞,有的是社區發展而徵收土地,亦有些涉及產權官司,並引伸出違規龕場、精舍結束或改為商業用途等社會問題。歸咎原因,固然與前人不熟知法律有關,而佛教界對「文化保育」觀念尚未成熟亦有相當關係。

調景嶺普賢佛院

414

第一代普賢佛院

(二排左二起:吐登上師、 未詳、印順法師、甘珠活佛、優曇法師)

從報章得悉,調景嶺普賢佛院被逼遷的事件成了傳媒焦點。翻查歷史,佛院既是當地著名道場,創辦人吐登喇嘛亦大有來頭,他的弘法經歷是二戰前後,香港密宗傳播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