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國88站
非一般的寺院名勝旅遊,參與全球最殊勝莊嚴的大規模佛寺朝聖,追尋弘法大師(774-835)的修行足跡!朝聖者懷着恭敬心,禮朝88所寺廟。每到一處,燒香燃燭念經,心無旁騖。朝聖清淨,心靈安住。
《温暖人間》是首個日本以外的團體參與此朝聖之旅,預計以四回行程,圓滿參拜88所佛寺。本團是第二回,參訪香川縣第66至88站寺廟。
非一般的寺院名勝旅遊,參與全球最殊勝莊嚴的大規模佛寺朝聖,追尋弘法大師(774-835)的修行足跡!朝聖者懷着恭敬心,禮朝88所寺廟。每到一處,燒香燃燭念經,心無旁騖。朝聖清淨,心靈安住。
《温暖人間》是首個日本以外的團體參與此朝聖之旅,預計以四回行程,圓滿參拜88所佛寺。本團是第二回,參訪香川縣第66至88站寺廟。

茂峰法師在東普陀講寺大殿前
二十世紀中期,香港佛教有四位高僧,因德行高潔,獲文化界譽為王者,分別是:福報王筏可和尚、楞嚴王海仁老法師、法華王遠參法師及今期介紹的慈悲王茂峰法師。
茂峰法師,廣西人士,幼年專習科舉。朝廷廢除科舉後,萌生出家念頭。二十四歲在廣東合浦(今屬廣西)出家,再轉至鼎湖山受戒,並留寺閱藏五年。後來受海仁法師啟發,與筏可、融秋、茂蕊諸師結伴往江南雲游參學,輾轉到寧波入讀觀宗學社,依諦閑老法師專習天台教觀,頗有成就。
1924年,應邀到台灣大轉法輪,先辦佛學院,再創台南開善寺,深受日總督器重,更獲舉薦賜封「布教師」,是首位獲天皇御封金縷袈裟的中國僧人。
唐代開元年間,有密教宗師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藏來華,在長安開壇灌頂弘揚密法(唐密)。可惜遇上唐武宗滅佛,整套密法短暫傳播便失傳。幸而,日本在唐初派遣學問僧來華留學,其中有空海大師習密得至阿闍黎位(上師),回國發揚光大,建立真言宗。時至1920年代,日本豐山派大僧正權田雷斧發願將密法「反哺中原」,於1924年應中國弟子邀請至潮州傳法。
時有港紳黎乙真居士,仰慕密法的殊妙,欣聞大正僧來華,聯同張蓮覺、林楞真等居士,特別迎請大僧正來港,在家中開壇灌頂,雖屬私人法會,卻是本港首次密教灌頂法會,意義深遠。
翌年,大僧正召令黎乙真往日本,傳授金胎兩部灌頂,賜職傳法阿闍黎,並叮囑回港弘揚,使失傳千年的密法得以在港延續,實在不可思議。
1926年春天,黎乙真上師在於禮頓道開壇灌頂,又購入大坑光明台,創立真言宗居士林。至1930年,又增辦女居士林,其夫人張圓明更獲大僧正賜職阿闍黎,成為本港首位女性上師。
真言宗居士林肩負復興「唐密」的使命,即使在淪陷時期,仍維持傳法活動。無論在戰前或戰後,都是本地最主要的「東密」壇場。
另一方面,1924年有寧瑪派的諾那呼圖克圖過訪香港,並公開傳法,是藏密傳入之始。
兩年後,又有蔡淵若、劉銳之迎請諾那上師之弟子福金喇嘛來港弘揚密法。
「發願要講經至最後一分鐘」是葉文意老師的悲願,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葉文意老師師承羅時憲教授,於佛學有深厚之見解和修為。老師與教育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在世俗教育方面,她曾任教小學,當過校長,後來深水埗的覺光書院成立,獲邀為校長,轉教中學,依舊育人無數;於宗教方面,致力宣講佛法,接引大眾認識佛教的慈悲精神。當中有幾項弘法事業最堪追憶:
一. 編撰《佛學課本》:1962,因三輪佛學社開辦「佛學星期班」,由梁隱盦校長和葉老師編撰《佛學十八講》,是本港首本佛學課教材,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翌年,鑒於佛教學校雖有佛學科,卻無統一教材,於是另編《佛學課本》,一套12本,供應教學使用。
二. 創立佛學班同學會:1973年,三輪、世佛、法相三學會畢業的同學,組成佛學班同學會,並定期開設佛學課和經論講座,由葉老師任顧問導師,並一直授課,未曾間斷。至80年代,葉老師接任學會主席,更乘時擴充規模。
三. 主持《空中結緣》:1981年,葉老師獲香港電台邀請主持佛學節目──《空中結緣》,透過大氣電波傳播佛法。自啟播以來,風雨無改,至今已維持三十多年,演播逾1,600集。此外,又以《空中結緣》名義參加「公益金百萬行」,號召社會大眾關心社會,參與公益,以行動改變世俗人視佛教為出世的形象。

曉雲法師
五、六十年代,本港社會尚待復員。儘管資源缺乏,仍有不少大德致力宣揚佛教,例如志願以文教陶冶眾生靈性的曉雲尼師。
曉雲法師(1913-2005),俗名游雲山,出生於佛教家庭。因天性沉默,自幼愛好詩詞書畫,追求靈性修養。十八歲,來港入讀麗精美術學院,跟隨着嶺南名畫家高劍父習畫。畢業後,留港任教中學,閒時專注作畫及開辦展覽,因技藝超群,獲「嶺南女畫傑」之美譽。
抗戰時期返國參與後方文化工作,輾轉到西南各省寫生,即席舉辦義展,將賣畫所得捐作救國之用。留駐四川時,偶聞佛法,深感佛法意境更為深遠,於是發心皈依,向佛陀許願:他日遊學各國之後,出家修持,以宣揚佛教文化,興辦佛教大學為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