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智慧的後果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天萬獸之王獅子想到一個主意,於是召集所有動物,然後抽籤選代表出來講笑話,假如全部動物都覺得好笑,便重重有賞;但是只要有一隻動物不笑,那位代表就要被處死。

後來兔子被抽中了,幸而牠向來都很有喜劇細胞,於是當眾講了一個笑話,結果不只大家都笑得很開心,連獅子也捧腹大笑。突然間大家發覺有一隻驢子呆呆的沒有笑,獅子雖然不願意,但是君無戲言,所以還是把兔子殺了。

第二天獅子換另外一個做法,還是抽籤選代表出來,不過這次是講悲劇,假如全部動物聽完後都哭,便重重有賞;當然只要其中一隻動物不哭,那位代表也要被處死。

結果猴子被抽中了,因為這次比講笑話難,牠沒有太大的信心,在快將被處死的感觸之下講了一個悲劇,居然令大家都感動落淚,連獅子也不例外。

這時候驢子不單只沒有哭,還放聲大笑。獅子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問驢子為什麼會笑,驢子說:「我終於想通兔子昨天說的笑話,原來真的很好笑!」驢子在聽悲劇時,還在想昨天的笑話,當然不會被感動了。

獅子雖然是萬獸之王,但處事卻太衝動而且缺乏圓融的智慧,幸而第二天牠沒有重蹈覆轍,而失去另一個說故事的高手。

很明顯地,獅子和驢子都沒有智慧,一個是沒有變通的智慧,一個因為愚癡而蒙蔽了對外境的認知,以致連累了他人。

一隻水魚的餘生

我們初到溫哥華,有次去唐人街買菜,經過一間魚舖,看見一隻大水魚爬在另一隻已經被斬開一塊塊的水魚上面,不停向上爬,神情很驚慌,爬上去又跣下來。我們見了於心不忍,很想將牠買下,問價多少?竟然要二百五十元,當然是加幣,這是當年我們幾星期的糧食錢了,怎麼辦呢?躊躇間就先去買菜。後來老闆知道是買來放生的,就以二百二十元加幣賣給我們。

把水魚帶回寶林,準備把牠放生。請教對海洋學有認識的朋友,他們說不知那水魚的出生地,不能隨便放到海裏,否則會影響海洋生態,而且對那水魚亦未必適合。原來放生也有很大的學問。還有,在加拿大想放生,要先去警局領取牌照,獲批准了才可以行動。

終於找到一處專門收留被遺棄動物和海洋生物的護生中心,牠以後有好地方棲身了。為了識別曾被放生,我用漆油在牠背上,工整地寫上「南無阿彌陀佛」,希望佛力加被,能安度餘生。就在離開寶林的那天早上,有位師父跟牠道別,伸手去掃牠的頸,誰料水魚張口狠狠咬住那位師父的手指不放。原來人們劏水魚時都是先斬頸,所以出於自衛就咬人。聽說被水魚或龜咬住,要等到打雷才會放口,除非是斬頸或用火燒頭。

害人終害己

古印度舍衛國有一對夫婦,結婚多年,未有生育。後來,丈夫經妻子同意,娶了一個小妾。不久,小妾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丈夫非常高興,對小妾和嬰孩愛護有加。不料,這卻惹起了原配太太的恐懼和嫉妒,怨恨也越積越多。

轉眼小孩滿二周歲了,有一日,太太竟然狠毒心起,暗中闖入小妾的房間,拔出自己髮髻上的金釵,雙手顫抖地把金釵插入熟睡中的小孩頭顱,小孩即時痛醒大哭。太太恐怕陰謀被人發現,嚇得慌忙跳窗逃走。為了埋沒證據,夜靜時更把金釵藏在後園花叢下。

幾天後,孩子便因為失血和傷口感染而死了,丈夫很是難過,小妾更由於愛兒無緣無故受傷亡故而悲痛欲絕,怨憤不已,發誓一定要追尋行兇者,替孩子報仇,否則死不瞑目。不幸沒多久,小妾亦因過度抑鬱哀傷而離世了。

恰巧太太這時懷孕了,她歡喜萬分,得意地說:「我走運了,眼中釘已被我拔除,我現在有了身孕,丈夫一定會加倍疼愛我了。」結果,她產下了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兒,闔家都十分歡喜,視她如掌上明珠。可惜的是女兒滿兩歲時,卻突然得了急病不治,意外的打擊令太太非常傷心失落。

嚴浩 公開養心秘方

近幾年,導演嚴浩寫劇本的同時,又寫報紙專欄和寫書,以民間食療偏方教人養生養心,大受歡迎。然而,矛盾的是,總是超額工作的他,每天工作量等於別人三天,精神長期崩緊,早已把養心一事束之高閣;直至兩個月前,他跟觀世音菩薩有一次心靈感應‧‧‧‧‧‧

這天約了嚴浩到一間茶室做訪問,甫坐下,他第一件分享的就是這個經歷。

「上兩個月,我到京都一間非常大的佛寺參拜,這間寺院我嚮往已久,最近才成行。我向觀音菩薩問訊,多謝她一直以來的保佑,忽然之間,我感應到菩薩跟我說:『你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並非我的功勞。可是我多年來教你要心境平和,你可曾做到?』」

那刻,嚴浩感到無地自容,當了十多年佛教徒,這是他第一次有此感應,就像被揍了一拳,徹底撃中要害。

佛教慈敬學校有機種植場 耕墾學生心田

佛教慈敬學校把有機耕種列為課外活動,園地命名為「心靈種植場」,皆因自小受佛教學校教育的黃夏玲老師相信,種植能幫助在石屎森林長大的孩子,從大自然中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因果定律、愛護生命等價值教育,鞏固弱小的心靈,建設積極人生。

慈敬學校早年位於已遷拆的牛頭角下邨一座火柴盒式校舍,狹小簡陋。屋邨重建,學校在2002年遷入如今的千禧校舍,面積大了數倍,還有一畦泥地,學校嘗試在泥地上進行有機耕種,但遭遇土質差劣、白蟻入侵等問題一度擱置。黃夏玲老師卻沒就此放棄,眼看某些活潑可愛的學生需要藉著具生命意義的課外活動作為啟導,2009年她重新推動有機耕種組,招攬了14名當年全校最知名的好動學生,開展一堂心靈種植課。

耕墾學生心田

華嚴宗匠 海山法師

海山法師是香港佛教史上近乎僅有的華嚴宗師,晚年移居香港,在本地結下法緣。

海山法師,生於晚清光緒年間,祖籍湖北黃陂,俗姓陳。天資聰慧過人,經常詬病學子讀書只為求功名,年幼已有出塵之意。後來果然在開封相國寺出家,皈依性空老人,法號清晏,自號「半痴頭陀」,繼於南京寶華山受戒,當時年僅十七歲。

1913年,居住在上海的猶太裔富商哈同的太太羅迦陵居士在私家花園內興辦僧伽大學,聘請華嚴宗泰斗月霞法師任主講。海山法師聞風投學,決心專習華嚴學,盡得真傳。畢業後,雲遊諸國,隨緣講經弘法,頗負盛名。1950年,海山法師經泰國來港弘法,時有大嶼山觀音廟住眾景仰法師道風,延請留港接任住持。

話說該廟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舊名蓬瀛古洞,坊間稱為觀音廟,屬道家先天道,一向由在俗信徒打理。及後,四周寺院林立,主持人與僧侶交往,耳濡目染,頗受佛法薰陶。1940年,主持葉東姑往生,其餘淨侶則皈依寶蓮寺筏可和尚,更將觀音廟改宗佛教。直至海山法師來港,接任住持,並發起重修,得蔡兆垣居士等協助,新殿宇經兩年而落成,並正名為「觀音寺」。此外,法師更在九龍鯉魚門村創辦華嚴閣,接引港九信眾。

海山法師精通《華嚴經》,安頓寺院後,力倡修習「普賢行願」,先後舉辦「華嚴佛七法會」七十餘次,弘經演教,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