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齒如治軍

雖然牙齒只是身體一小部分,但十分重要,它們直接影響食物的研磨程度,關乎每餐的消化吸收。當牙痛時,我們連飲食都提不起興趣,俗語話「牙痛慘過大病」,其痛苦可想而知。此外,牙患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例如牙周病會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疾病的風險。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好好護養牙齒,預防勝於治療。

說起牙齒保健,很多人想到基本的飯後漱口,早晚刷牙兼用牙線,每年到牙科檢查與清理牙垢一次,乃至不抽煙、少吃甜食等。除了這些,原來中醫也有不少牙齒保健的方法,以下精選當代名老中醫其中兩款簡便易用的小貼士:

叩齒牙無疾

劉韻遠老中醫的分享:「我很愛護自己的牙齒,雖年近古稀,牙固齒尖,一枚不壞,能吃翠菜、松子、花生豆等堅硬食物。健齒方法是:每天早晚叩齒1至2次,每次2至3分鐘。」

年近七十,所有牙齒能夠完好無缺,筆者知道的人中沒有幾個,更何況好像青年人般吃堅硬食物!原來他的秘訣就是簡單的叩齒鍛鍊!

韓國修行日誌真懺悔

這次來韓國,一路上想着:「我應該抱着怎麼樣的心前來呢?」或許我想得太多了,那就自然的去感受體會一切吧!

到了山下,法師們來接我。一上車,玄玄法師就問我好不好?在來不及準備下,一股腦兒的淚水馬上停不住的往下流。在台北的生活說不上不好,我以為自己可以很堅強,沒什麼問題,老家火災我也沒掉下眼淚,我算是個不常哭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此刻我竟然淚流不止,既然如此,就讓所有的淚水傾槽而出吧!

到了大殿禮佛,禪師說很歡迎我這次為修行而來。沒錯,我是為了修行而來,此行我要很坦白、誠實地面對自己,知道內心有些自己跨不過的事。

在寺院生活的首幾天,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是腫着眼睛的,感覺是在內心做深度的開刀與深度的治療。在這裏我每天做的事就是午課晚課、懺悔感恩、發願回向及問問題,每天聞法、內觀自己,很單純的作息。

一天,禪師與我對話。

民初時期的澳門佛寺

晚清時期,中國的貿易大門為之開通,社會、經濟及文化受到很大的衝擊,而廣東可謂首當其衝。其時,不少在廣州、惠州或沿海生活的居民和僧侶因不堪困擾,跑到澳門或香港,遠避時亂。

當時有位來自廣州華林寺的堅性老和尚獨個來到澳門,隨緣弘法,獲得紳商盧廉若、梁裕簡等居士支持,合組紫竹林慈善會。適值,澳門沙崗的祥雲仙院住持已無意經營道院,得知堅性老和尚有意駐澳弘法,願意轉讓,經文第士律師協助,堅性老和尚購得業權,由於道觀與佛寺的建築相類似,因此只須將門牌改為「紫竹林」就成為現代澳門的第一間佛院。老和尚曾習中醫,精於眼科,而澳門華人以貧苦大眾者居多,因此專奉藥王菩薩,一方面以醫藥救濟貧苦,另一方面,藉佛菩薩的慈悲撫慰眾生的心靈。

初時,佛院僅得房舍一幢,旁邊俱為荒野農地,為防土豪爭奪,於是修築圍牆,稍事擴張。由於法師也喜好書畫,愛好舞文弄墨,經常接引避居澳門的文化人士,曾與潘達微、高劍父等人合辦《真相畫報》,藉文藝弘揚佛法,使竹林寺成為澳門的文化重鎮。

寺院供完的水果可否取回?

問︰法師您好,請問當我們帶水果到寺院供完菩薩後可否帶回家,另外如果在家裏供菩薩後的水果是否可以吃?

 

答:買回家供佛菩薩的果品是可以吃的,但不可以隨意歡喜時隨手拿取供桌上的供品來吃,而是在每次更換果品後,換下來的水果才可取食。然而,拿到寺院供佛的果品按情理而言是不應取回的,就如你拿禮物去拜訪朋友,離開時你不會把禮物帶走一樣,既然特意到寺院供佛便應專心誠意,不應記掛取回。但亦有個別的情況,有些寺院或因節日(如觀音誕)供品太多,法師難於處理又不想浪費,或會建議獻供者事後可取回;否則不應將供品私自取回,以免供佛有欠恭敬與誠意。

少肉啲,脾氣好啲

許多人都直覺茹素者脾氣和耐性較好,而「食肉獸」、「牛魔王」則較暴躁,動輒發火罵人。這「傳說」來到今天,終於被科學證實是真實而有根據的!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一項研究提到,加工肉類與躁狂症有很大關連。這項研究由Dr. Robert Yolken主導,總受訪人數約1,101人,部分受訪者是精神病患,研究人員請受訪者憶述近期膳食,發現吃過以防腐劑「硝酸鹽」加工的肉食受訪者,特別是火腿、香腸、熱狗腸、牛肉乾等,與躁狂症有極大關聯,這些人患上躁狂症的機會率,比起實驗對照組(也非肉食受訪者)高出3.5倍。

原來躁狂症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較高,而用於加工肉類的防腐劑「硝酸鹽」,攝入後可轉代為一氧化氮,和大可能會影響腦部和腸道細菌,引發情緒精神疾病。科學家用老鼠做實驗,在牠們的膳食中加入硝酸鹽,數周後,老鼠就會出現躁狂症症狀。

除了增加患上躁狂症風險,世衛亦於2015年將加工肉類列為一級致癌物,各方專家已經證實加工肉類會導致大腸癌及多類的癌症。

素點心

早一段日子,油麻地開了一間素食茶樓,素點心味道不錯,而且營業時間較早,可以「飲早茶」,地方也算大,勉強可以擺十席八席素宴……不幸的是這麼好的素食茶樓只「捱」了一年左右便關門了——又少了一間可以吃「素點心」之好地方。

點心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源於唐代,最早的記載出自《唐書》:「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推斷就是正餐之間的小食,清代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解釋:「小食曰點心,見吳曾《漫錄》。」 早上起床胃口未開,喝杯茶吃少許點心或一碗粥,比吃大份的Full Breakfast更合養生之道。

此外,點心又名「茶食」,據《土風錄》:「乾點心曰茶食」,後來發展成佐茶的糕點餅點,日本的「和果子」便源於此。廣東人保留了很多唐宋時代的習俗,飲早茶吃點心是古風——「鹹點」源自「小食」,「甜點」源自「茶食」。(其實北方人也會稱「吃早飯」為「吃早點」,亦保留了「吃點心」之古意,只是沒廣東人飲茶那麼講究。)

學習文殊菩薩的圓融無礙 慧光法師

慧光法師簡介
生於台灣,1994年於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於佛光山叢林學院進修畢業。曾擔任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佛學院主任,專修龍樹菩薩中觀哲學教理,熱衷講授《大智度論》、《入中論》、《菩提資糧論》、《心經》、《八識規矩頌》等課程。2008年得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傳法,為臨濟宗弘法堂上45代禪人,現為(台中)菩薩寺住持。慧光法師於2014年展開尼泊爾菩薩沙彌學院僧伽教育的弘法大業,並於2021年榮獲聯合國維和者聯邦委員會頒贈人道主義者獎。

 

修習文殊法門有妙方

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脇侍菩薩。因其德才超群,居於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亦稱妙吉祥菩薩。不少人都知道,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被稱智慧第一。究竟文殊法門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倘若我們想修習這個法門,又可以從何處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