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修行課
都說「吃」這課題一被翻開,真有說不完的種種。誠如每餐有否用心在品嘗? 有否感恩在吃? 這盡是我常自我提醒的,但每回用餐有否暴殄天物? 會否「眼闊肚窄」地點了整桌東西卻吃剩不少? 大抵這才更值得關注。移居加國後,多跟了街坊出外用膳,漸學會一個不錯的習慣,便是每逢上館子用餐,必自備食物盒。因一來這裏強調環保不浪費,二來任你怎點細碟精美的菜餚,奉上桌的「例牌」總是超大分量,故家家戶戶早慣了「打包」吃剩的回家。而就「打包」這事上,原來自己還須持續修行!
話說某天與一前輩共進午餐,飯後二人合力把沒被送進肚子的東西瓜分掉,記得當時我三扒兩撥便盛妥一盒蛋炒飯,但見前輩打包那奶油白菜時卻像裝嵌寶盒般,像誓要把每條白菜及每滴奶油安全填進盒內才罷休。苦幹約十分鐘後「劈啪」一聲蓋牢盒蓋,喜滋滋的他逐看向我的炒飯碟子,不禁搖頭曰:「哎呀,糟蹋食糧是不該的啊!」
【聆聽吉祥溫暖人間慈善音樂會2022】
佛音流轉、咒語加持;撫慰心靈、法喜充滿!
願炯法師+楊立門+譚寶碩+陸寶+吳兆熛+天籟敦煌樂團=「聆聽吉祥」慈善音樂會。
日期: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晚上八點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門票已經開始發售:https://venue.cityline.com/utsvInternet/PolyU2022/login
每人做少少 可以救世界
從去年的社會遽變,以至肺炎疫情突然肆虐,社會再度回到令人憂心忡忡的境地。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斷轉變,你的無力感沉重嗎?在居家避疫的日子裏,「還可以為世界做點什麼?」這個問題,每天在我腦海裏迴盪,直至有天翻看從朋友處借來的一本書《How to Save The World For Free》,而有點領會。
作者Natalie Fee是一個環保組織創辦人,儘管她的組織進行史詩式的環境運動,但她相信每一個人的細微生活改變,也有莫大的影響力,就如那句經常在網絡上看見的說話:我們不需要少數人完美地做到零廢棄,而是需要很多人不完美地這樣做。
我們可以為地球作出的一些改變有很多,而這些改變都是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就是因為看似是細微的事,這亦代表它們非常容易做得到。看完那本書,我也着手列出了自己可以為地球做的事,結果成為過百項的清單,特此選了一些與大家分享:
前漁農處長李熙瑜 蟲中學習
要是曱甴身體是綠色的你還會害怕嗎﹖
你知道「老鼠箱」和「洗太平地」的用途嗎﹖
如果番茄含有動物基因你會接受嗎﹖
一堂有趣、互動的生物課,就由訪問生物學家兼前漁農處處長、
亦是昆蟲研究叢書三部曲─《尋蟲記》著者李熙瑜博士家中展開。
第一課 蟲前的我
跳出課本,登門拜訪李博士的雅居,裝飾實而不華,最亮麗的是展現他對大自然的熱愛的三個角落﹕珍藏了形狀千變萬化的貝殼標本展示櫃、種植了不同植物讓小昆蟲棲息的陽台、設有電子顯微鏡和飼養着種種昆蟲的研究小天地,「幸好我的興趣還不算奢侈呢。」他滿足笑道。一位退休高官,將大自然的恩物視為瑰寶,熱切地與我們一起上天下海大談生物的奇趣,實屬難得,一堂不用考試的生物課就由這位生物學家的童年開始說起。
腳痛危機大管理
女士:「醫師醫師,開些藥給我去水,可以嗎?」
我:「為什麼要去水?」
女士指着她的腿說:「你看看,很腫、很嚴重呀!」
我認真的回答:「這麼年輕已經青筋暴現,的確算嚴重,不過你不是水腫……」
女士搶着說:「中午過後,腿就會很腫和脹,有時還會痛,美容院說……」
我(轉向她男友)說:「那可能是腫吧,不過是肥胖較多。」
男士向我表露出敬佩的眼神,但隨即被他女友瞪了一眼。
很多老人、女士都有小腿肌肉緊痛、容易抽筋,或靜脈曲張的問題,而長者較多有水腫問題,年輕人的水腫問題多不突出。外用藥會有小效,但不是長遠的解決方法。要了解成因,再解決問題,才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