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相布施
布施,是一種無我的實踐。
在《金剛經》中說:「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此六種感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佛說,這六種境界都是虛妄的,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真實體性。所以當我們布施時,心不應執着於色、聲、香、味、觸、法。
色,指的就是色相。例如人的長相外表,我歡喜的,就與他結緣,我不歡喜的,就捨離他,這是以外顯的色相來衡量是否行施。另外,也有以物品的價值來衡量,若是覺得東西很好,便私藏不願布施;反之便送給他人,這即是住色布施,是不平等的布施。
其次,是住聲布施,何謂住聲?例如聽到有人讚歎「某某人真好,常常做布施,有很殊勝的功德」,因有這樣的讚歎才發心布施,心住於這些讚歎的言詞。又或是一定要聽到眾生苦的音聲才會去布施。然而有些眾生的苦不易被察覺,例如雖非身處苦難當中,心卻充滿煩惱,因此無法對他布施,這是所謂住在聲相上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