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相布施

布施,是一種無我的實踐。

在《金剛經》中說:「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此六種感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佛說,這六種境界都是虛妄的,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真實體性。所以當我們布施時,心不應執着於色、聲、香、味、觸、法。

色,指的就是色相。例如人的長相外表,我歡喜的,就與他結緣,我不歡喜的,就捨離他,這是以外顯的色相來衡量是否行施。另外,也有以物品的價值來衡量,若是覺得東西很好,便私藏不願布施;反之便送給他人,這即是住色布施,是不平等的布施。

其次,是住聲布施,何謂住聲?例如聽到有人讚歎「某某人真好,常常做布施,有很殊勝的功德」,因有這樣的讚歎才發心布施,心住於這些讚歎的言詞。又或是一定要聽到眾生苦的音聲才會去布施。然而有些眾生的苦不易被察覺,例如雖非身處苦難當中,心卻充滿煩惱,因此無法對他布施,這是所謂住在聲相上的布施。

千江有水千江月

覺元法師導賞完高雄佛光山「藏經樓」的五十二幅一筆字,叫我們各自選一張有共鳴的法語,記在心中。然後走到另一邊的茶室,一邊泡茶,一邊為我們分析開示,謂之「一筆字法座會」。

覺元法師舉杯,首先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她說:「今年是艱難的一年,最大的贏家就是活着的人。為我們舉杯!一筆字法座會,就是談經論道,茶道、香道。喝茶也不只是喝茶,談談剛才的一筆字,品人生的味兒!」覺元法師優雅地沖茶、泡茶,並為我們娓娓道來星雲大師在一筆字中透露的人生哲理。

例如同行的女性朋友最近有心結,覺得有人背叛了她而耿耿於懷,她選到的法語就是「以忍為力」。覺元法師解釋說:「忍」不是忍耐、而是「認識」,看清楚一個「認」字,是忍加言旁。認識需要言教、我認識我瞭解、我沒有把他當成一個角色!認識了以後,無就是沒有、變成沒有什麼能夠傷害你!

一封情書

親愛的,對不起,我只忙着挑剔你的錯處,卻忘了讚美你的優點。
親愛的,對不起,我只忙着記掛心中的問題,卻忘了去用心聆聽。
親愛的,對不起,我只顧着雞毛蒜皮的細節,卻忘了大方向。
親愛的,對不起,我只忙着改變這個、那個,卻忘了你需要的是體諒與包容。
親愛的,對不起,我以為你一成不變,卻忘了原來你每一刻都在改變。
親愛的,對不起,我以為時間有很多,卻忘了每一刻都不能重來。

親愛的,請原諒我,原諒我只顧着完成手頭上的清單,卻忘了生命是沒有清單。
親愛的,請原諒我,原諒我把一切美好合理化,卻忘了那並不是必然的。
親愛的,請原諒我,原諒我被憤怒遮住了雙眼,誤將你變成敵人。
親愛的,請原諒我,原諒我執着了卻不知道,誤以為我們是無關的。
親愛的,請原諒我,原諒我迷失在過去與將來之中,忘記了生命只存在於當下。

主子有病怎麼辦?

近日有一位信徒介紹朋友帶了病重的愛犬來,期望得到佛法加持、祝福。在病重汪星人的小肚子裏,長出了一個肉眼都看得見,像拳頭一樣大的腫瘤。牠躺在推車上的樣子,沒有反應地一直喘氣,看着也覺得痛苦萬分……

牠的主人一連問了幾個問題,都是一般病汪、病喵主人會問的問題,在此,我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些佛法的看法,幫幫我們的主子!

佛答汪星人﹕

問題一:
牠的器官已開始衰竭,治療好一陣子,身體很虛弱,不知道是否應該送牠離開,讓牠安樂死?

答:

其實動物和人一樣,臨終時多數都不想死,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主人。如果平常沒有對牠們做過生死教育,沒有教過牠們怎麼放下,牠們很多時候都會一廂情願,不管自己病得多辛苦,還是想繼續陪着主人。所以,我們很難一廂情願地想動物舒服些,便草率地讓牠們安樂死。

感恩的人得出「幸福人生」,而抱怨的……

大師最愛以故事度眾生,一天他跟門生分享一則生活實例。話說每年初春,一慈母例必攜兩姊妹上山,與大師聊聊軼事與請益。而今年見慈母愁眉不展,後獲悉她正為女兒操心。兩姊妹品性純良,可長大後卻漸見「天壤之別」。大師好奇垂詢二人的種種,慈母遂細說因由……

「時髦大姊於報界當記者,或許受工作影響,我留意到她每天睜眼,慣例忙滑手機,看誰在口出狂言?哪裏處事手法欠公道?誰跟誰胡作非為等。總之,雙目只管緊盯外頭世界,任何風吹草動,便立馬四出張羅,誓要以第一手資訊公告天下。愛批判世間的是非黑白;日復日,人總像上緊發條,一張嘴謾罵不休,抱怨東責難西。」大師聽畢慈母述說後,望向正在滑手機的大姊,無不感慨:「芳華正茂,何以活出一副黃臘面?額角青筋浮現、表情呆滯、嘴角下垂;相信是日子有功吧!」慈母接腔:「就是啦,看着已心痛。女子一怨便不好看,原來屬實不過!且她總像『頭頭碰着黑』,諸事不利這狀況,更叫我擔心。」

讓人打開自己

這是常發生的事,你跟朋友談學佛,想幫助他,但主觀強的你,會忙着發表自己的看法,其實兩人之間沒有真正的溝通,你根本沒有幫到人。因為你沒有減低自我意識,沒有關注朋友的狀況、不瞭解他的需求。朋友沒有被觸及,自然不向你袒露內心深處的煩惱。我們修行學佛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沉溺在自我意識中而不自知。

我在美國、台、港、澳門學界的五間大學任過專職,覺得令我受益最大的是澳門大學書院院長一職。在那裏我學到如何跟學生溝通,進而瞭解如何與人溝通。書院院長這職務需要第一線在生活上照顧學生。之前的工作,不是傳授學生文學知識,就是做行政主管,處理教師們的事務和人事問題。感謝學術界的最後一份工作,給我機會學習如何瞭解年輕人。

2012 年秋,出任澳大鄭裕彤書院創院院長,第二個月,就發現最需要幫助的,是情緒不穩的學生,他們情緒不穩,通常是因為心理上有過不了的障礙,或源於受過挫折、缺乏自信,或因為家庭問題、內心有創傷。其餘大部分學生,只要我們設計一系列培育正向人格的演講和活動,他們會欣欣向榮地成長為有肩膀的、具正面人生觀的人。我們書院每年住了四百五十位同學,比例上情緒不穩的約佔十分之一。

為臨終的動物皈依 ?!

去年暑假,我們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自己的小貓患病,應該已是油盡燈枯,問可否立即將牠帶來講堂進行皈依……

一問之下,原來小貓的主人家住天水圍。我想:小貓已病得很辛苦,而且貓貓一般都是很怕出外,尤其是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再者,牠的生命都已經走到了盡頭,何苦要牠再被嚇一次,令牠魂不附體呢!所以,我立即請那位飼主冷靜下來,並告訴她為寵物皈依是結善緣,現在當務之急,是先與小貓道別,讓牠可以往生淨土。我便教那位主人對小貓說:「不用掛心我,你這一生的陪伴,令我很感恩。所以,你要乖乖的跟隨我念觀音菩薩,跟菩薩去淨土,我們在淨土那邊再重聚吧!」然後,教飼主一直在小貓身旁念着觀世音菩薩聖號。

 

佛答喵星人

問: 佛教不是說眾生平等嗎?小動物應該也可以修行,可以為牠們皈依三寶嗎?牠們皈依之後,下一生就可以輪迴為人類,是嗎?

半澤直樹說利他、自私與懺悔

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把銀行職務視為利益別人、貢獻社會的使命,故很賣力工作。因為這份投入和認真,他幫到許多人維持或改善生計,自己也晉升高層,達致雙贏。

半澤曾對下屬說:「工作為的是客人,進而為社會,如果忘記這個大原則,人們工作的動機,就變成了只為自己。若只考慮自己,就會停滯不前、卑躬屈膝,既醜陋又扭曲。集團腐敗,社會也會緊隨其後。」

上期已詳述懷着利他之心工作,將能增添快樂。若只顧自己,往往不會全心做好工作,也不會自我提升相關知識或技能,故謂「停滯不前」。為求個人利益極大化,可能專注經營與實際工作無關的門面工夫、人事關係,「卑躬屈膝」討好別人,甚至啞忍高層的不當行為,結果拖慢公司的發展、影響服務人群的質素。

停滯不前、卑躬屈膝的人,通常覺得工作本身沒意義。雖然靠着表面工夫、拉關係,可能有點外在利益,但無法與心靈充實者的快樂相比。何況不培養實力、不認真苦幹,始終無法成就大事。自利、利他均達到一定程度,才算是可敬的大事。這不一定名成利就,但其滿足感、價值感,多少財權也換不到。

啖啖滋味日本手作烏冬

烏冬似乎成了深秋裏日本麵食的代名詞。當熱氣騰騰的烏冬,在蔬菜湯裏浸出濃鬱的香味,瞬間治癒了舌尖。日本有三種烏冬最為有名,分別是香川縣的讚岐烏冬、名古屋的「棊子麵」、以及產於秋田縣稻川町的稻庭烏冬。今期介紹給大家的稻庭烏冬特別好吃,因為它比一般的烏冬要來的幼細一些,入湯後呈現出淡淡的奶油白,輕輕一吸,就從舌尖滑到喉嚨裏,爽口無比。

 今次特別邀請「素食教煮」Ken親自出馬,為這款稻庭烏冬設計菜譜,加入以豆類和天貝菌種發酵而成的天貝,及各種蔬菜搭配,再配上濃郁的味噌湯頭,操作簡單卻味道驚艷!值得一試!